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王翚

作品名:唐宋人词意图册

质 地:纸本

尺 寸:18.5×13cm×12

编 号:1337

估 价:18000000~20000000

成交价:RMB 33,350,000

王翚 唐宋人词意图册 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古代书画专场 作品号:1337 2011-06-07 下午15:30
备 注:吴湖帆旧藏并题跋。
《王石谷写唐宋人词意册》赏析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 王琥
王翚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山水画家,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江苏常熟人,别号耕烟散人、石谷子、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世人将之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四王”。
王翚的绘画生涯极长,从其十六岁随张珂习画开始,到他八十六岁去世时,其创作生涯长达七十年,他的绘画风格也在这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王翚出生于绘画世家,其祖父王伯臣是花鸟画家,父亲王云客善画山水,而王翚就是在这种浓郁的艺术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清顺治八年(1651年)太仓名家王鉴至王翚家乡虞山游览,王翚得知这一消息后,托人将自己所绘的一幅扇面向王鉴呈教,王鉴阅后,大为赞赏,此后便将王翚视为己徒,“命学古法数月,乃亲指授古人名迹稿本,遂大进” ,后又将王翚介绍给王时敏,王时敏则“挈之游江南,尽得亲抚收藏家秘本” 追随“二王”学习,尽摹宋元名家真迹的经历,使得王翚的绘画功力日渐深厚。然王翚虽同为王时敏和王鉴的学生,但在艺术风格和绘画理论上更多地接受了王鉴的影响,而跟随王时敏的游历,给予王翚更多是对江南真实山水的感悟, 王翚在自然山水的陶冶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但王翚在其绘画创作中并不单纯的局限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而是秉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宗旨,延续、发展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创造出了“集大成”的艺术面貌,既法度严谨,又不为成法所囿,融合诸家技法而能彰显个性,逐渐在画坛独树一帜,遂创“虞山”一派。
王翚绘画创作的极晚期是在其八十岁之后,此时的王翚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笔墨变化随心而动,风格苍老劲辣,所谓的临、摹已经重开生面。上海博物馆所藏王翚《仿古山水册》十二帧,其上有褚德彝跋,所言:“布局设色能得诸家之神髓,而本家笔法具在,仍不为临古所掩盖,其笔底融合唐宋名家法规,无不吻合”道出王翚在其晚年时所达到的于“师法古人”中独辟生面,“从心所欲不愈矩”的艺术境界。
这套《王石谷写唐宋人词意册》即为其极晚年绘画创作的代表作。此册共十二开,纸本,设色。系吴湖帆旧藏,外签为其题:“王石谷写唐宋人词意真迹,都十二帧精品。吴湖帆秘籍”钤“梅景书屋”朱方印。各开均有王翚自题:第一开:“杏花春雨江南。”;第二开:“淡黄柳上月痕初。”;第三开:“漠漠新田绿未齐。”;第四开:“夕阳江上楼。”;第五开“晓来谁染霜林醉。”钤“王”、“翚”朱白方联印;第六开:“相赏有松石间意。”钤“王”、“翚”朱白方联印;第七开:“结屋三间藏万卷。”钤“王”、“翚”朱白方联印;第八开:“无事小神仙。”;第九开:“松月夜窗虚。”钤“王”、“翚”朱白方联印;第十开:“城阙外画桥烟树。”钤“王”、“翚”朱白方联印;第十一开:“翚竹萧萧曲槛中。”;第十二开:“云藏李白读书山。偶拈前贤词句,因成小景十二帧聊以遣兴,不足博大方一笑也,癸巳冬日,王翚。”后钤:“王翚”白方、“石谷”朱方印。按王翚自识可知此册作于癸巳年,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王翚时年八十二岁。
鉴藏印有:“吴湖珍藏印”朱长方、“梅景书屋”朱方、“湖审定”朱方、“湖”朱长方、“拎砥”白方、“双修阁图书记”朱长方、“双修阁内史”朱长方、“湖挪赏”朱长方、“吴迈” 朱方印;吴氏之妻潘静淑藏印有:“潘静淑平生心爱之物”朱方印;二人合印有:“吴湖潘静淑所藏书画精品”朱长方印。
此册风格粗放古朴,以唐宋人词意为题,分别取自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郑谷《蜀中三首》;宋代虞集《风入松》、张炎《临江仙》、蔡伸《浣溪沙》、周邦彦《菩萨蛮》、戴复古《望江南》等作品,纯用己法而不仿任一前贤笔意,画面内容紧扣词意,如第七开“结屋三间藏万卷。”一页,出自唐代戴复古《望江南》“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之句,图中画茂林深处掩映着一间简朴的书房,房中书简如山,一高士悠闲的坐于房中,王翚通过他精湛的笔墨,完整的再现了文人墨客超然世外的闲适生活,是他对于诗意透彻领悟的再现,但王翚对于诗意的表现,并不仅仅局限于忠实、完整的照搬,而是有着自我的提炼和升华,如第十一开,画小桥水榭,曲水潺潺,数株翠竹于墙槛中生出,一老者临窗而坐,另一人则执杖过桥,风格高古秀润,图中自题“翚竹萧萧曲槛中。”一句,是取自宋代蔡襄《梦游洛中十首》中“修竹萧萧曲槛前,清泉虢虢小池边。”但王翚经过自己的解读,将“修”改为“踈”、“前”改为“中”,可以说,这种升华体现了王翚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观察,是他由心而发的自我创作,这种真实的创作对于以仿古闻名的王翚而言,是十分特殊也是甚为少见的。
从技法上看,此册笔法粗旷,以湿笔淡墨为主,多用中锋运笔,虽笔墨淡润,看似随意点写,但笔力遒劲。如第一开“杏花春雨江南”一页,画青山掩映,山间云雾飘渺,一条江水由远及近,两岸杏花纷纷,茅舍数间隐现其间,江上有渔人乘舟垂钓,近前的小桥之上则有路人徐徐而行,图中在山峦的刻画上,皴法简洁务实,山体以淡墨,用中锋湿笔作短皴横写,再用淡墨勾形,间以淡墨湿笔渲染远山,风格古朴自然,树木则双钩树干,枝叶以浓淡相间的墨点点写,层次丰富,人物、屋舍等景物则以写意为主,真实的表现出江南的秀润之美,又如第九开:“松月夜窗虚。”,此页笔墨淡润,在山石、树木等单一景物的表现上,不作过多的计较,而是将有限的笔墨集中在意境的再现上,以淡润、简洁的笔墨表现出“夜”、“虚”的意境,达到了不求形似只以气韵取胜的境界,正如吴湖帆在跋中所言:“画不在工而在韵,此册十二帧全在一韵字上着力,实石谷平生能有几者。”整册风格统一,格调高雅,技法成熟老练,是王翚晚年极为精能的佳作。
王翚一生作品甚伙,但大部分都是“临”、“仿”前代名家的摹古画作,这些作品笔法细腻,构图工整,是王翚细心规摹前代名家笔意的体现,即使是在其极晚年时期,他仍在继续这种“古中有我”的艺术创作,如同样作于康熙五十二年的《溪山晴远图》卷 ,他在自识中言其规摹李营丘法数次,但仍难企及一二,观此图,虽笔墨精工,细摹李营丘法,是他极为典型、精工的临古面目,但与这套《写唐宋人词意册》相比,无论是在技法运用,还是题材的表现上,都略显单调。而《写唐宋人词意册》珍贵之处在于,王翚已然脱出规摹名家笔意的窠臼,并在长期的研摹中广泛、深入地汲取古代优秀传统,培养和锤炼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个性,达到了“与古人精神相洽,……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 之境界,笔墨挥洒自如,随心而动,故而此册是其甚为少见的,以本家笔墨表现胸中丘壑的山水画珍品。
此套图册有吴湖帆题跋八段,其中一跋言:“……获见石谷子仿古册十二番,都尺许宽广,曾藏端俗斋中,为石谷第一品。皆设色,笔墨秀美,叹为仅见,今勿遇此小册,赋色笔墨与端氏本相同,所异者大小而已,始为端本无年月可考,得见此册可证亦作于八十左右矣……”,跋中所指端方(1861-1911年)是清末金石学家,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历任工部主事、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工书法,亦是著名收藏家。根据吴氏所言端方亦收藏有王翚相同的山水册,说明王翚在其晚年时,虽仍致力于摹古,但依然不乏如此册一般以己法进行创作的作品,如吴氏所言之端氏本,但惜已佚失,而这套《唐宋人词意册》即成为王翚传世作品中,同类面目至为希珍的精品。
1、张庚《国朝画征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P433,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2、同上。
3、同上。
4、故宫博物院藏,纸本,设色。京1-4492,《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P106,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5、恽格《南田画跋》卷2,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三册P244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