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url_setopt() [function.curl-setopt]: Invalid curl configuration option in /data/webroot/classes/Artron/Search.php on line 153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成亲王

作品名:通临《淳化阁帖》

质 地:纸本

尺 寸:23×33cm×225

编 号:1989

估 价:400000~500000

成交价:RMB 1,150,000

成亲王 通临《淳化阁帖》 2017秋季拍卖会 畅怀——历代书法夜场 作品号:1989 2017-12-04 22:00 A厅
备注:1.原藏家早年购于文物商店。

成亲王 通临《淳化阁帖》
CHENGQINWANG CALLIGRAPHY
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无疑是晋人书法历南北朝、隋唐五代直至宋以前,存世墨迹已极稀少,世人罕能见到。宋太宗赵光义承袭太祖偃武修文,刻意搜求,获得历代古人书法真迹,藏于皇宫淳化密阁,翻刻拓印成册,即《淳化阁帖》。该帖对于保存历代古人墨迹和弘扬中华书法艺术可谓居功至伟。
一、《淳化阁帖》的历史源流和崇高地位
《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书法丛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宋太宗赵光义酷爱书法,终身临帖不辍。朱长文《墨池编》说:“太宗方在跃渊,留神墨妙,断行片简,已为时人所宝。及既即位,区内砥平,朝廷燕宁,万机之暇,手不释卷,学书至于夜分,而夙兴如常。以生知之敏识,而继博学之不倦,巧倍前古,体兼数妙,英气奇采,飞动超举,圣神绝艺,无得而名焉。”
赵光义十分崇拜王羲之。王羲之书法中庸和谐,不激不厉,尽善尽美,犹书界之孔子,深受帝王欢迎。唐太宗曾下诏重金征求羲之遗墨,置于枕边,常于半夜把烛临之,并自撰《王羲之传》。王羲之的墨宝宋太宗自然是得不到了,他便求能写二王书法之人。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即诏为翰林侍书,朝夕请教。大书法家米芾称他的书法:“真书达到很高的境界,草书已入三味,行书则无人可比,飞白简直堪称入神”。淳化年间,宋太宗建立了一个书阁,专门收藏各种书帖墨迹,史称“淳化阁”。淳化三年(992年),他将阁中所藏汉、晋、唐各代书札名迹,命侍书学士王着编辑目录次序,标明法帖,临摹刻板在枣木版上,共十卷,计入103人法书,420帖。这就是《淳化阁帖》,又名《淳化密阁法帖》。其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其第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其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其第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其第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淳化阁帖》除了介绍“二王”的书法,还把魏钟繇和晋名家的书法进行了一番探寻、比较。另外,它比丰碑巨碣的拓临更加方便,可以容纳较多不同形式的书体面貌。受当时时代的影响,此帖中楷书的成分很少,且大多是“稿本”,此帖摹勒逼真,精神完足,一向被誉为诸家法帖之冠,后来的法帖受它的影响很大。《淳化阁帖》的卷首标题使用了“法帖”的字样,是书法范本中最先以“法帖”为名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法帖的鼻祖。
二、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的历史渊源
由于原版毁失,《淳化阁帖》的祖刻本,也就是宋太宗赏赐给各位臣子的拓印本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众多的翻刻本在年代、价值上都难以与之比拟。但是,祖刻本数量本来有限,加上时代久远,多已失传,非常稀见。清康熙时期,宫廷内府曾收藏有宋太宗赏赐给翰林学士毕士安的《阁帖》祖刻本。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就是以此为底本的。历时三载,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将所摹刻的144块帖版,嵌于圆明园之长春园中的蕴真斋廊壁24间回廊之中,因为收藏此帖刻石更名“淳化轩”。由于《淳化阁帖》是“奉圣旨模勒”,所以,在它刻成之后,起初无人敢擅自翻刻。以后,官刻印版也被烧毁,而它早期的官拓本又十分稀少,只有位登中书省与枢密院两府的大官,才能够得到官赐法拓本一部,所以,早期的《淳化阁帖》官拓本也非常珍贵,当时人非常重视。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经折式装帧,函装共计十册。浓墨擦拓,檀香鸡翅木做封面、封底。黄色撒金册页引首和收尾。帖前有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六日御笔序文,和“寓名蕴古”题字。贴名隶书,冠以“钦定”二字。帖尾刻“乾隆三十四年岁在己丑春二月奉敕校正宋淳化阁帖初(“榻”字落了)摹勒上石”篆书四行。每册均附有乾隆亲笔“校订”御识,和小楷“释文定异”拓本高二十九厘米,宽十七•五厘米,凡三四九•五开。帖尾刻“乾隆三十四年岁在己丑春二月奉敕校正宋淳化阁帖初榻摹勒上石”篆书四行。(第四行起首有“榻”字,榻摹勒上石。)这就是著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阁帖》。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这个毕士安底本与刻本一起被焚毁了。至此,已经没有一部完整的祖刻本存世了。目前,内容较为完整、年代较久的一套《阁帖》,分别由美国弗利尔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收藏。
三、成亲王书法成就及《临淳化阁帖》探考
成亲王永瑆(1752年-1823年),号少厂,乾隆帝第十一子。清朝著名书法家。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出生,其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大学士傅恒之女,即乾隆原配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女。史记“永瑆幼工书,高宗爱之,每幸其府第。”杨翰《息柯杂着》谓:“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帖中问津,未深究古碑耳。”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谓:“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董其昌)用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拨灯法。”成亲王永瑆书画造诣被广为追捧,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为“乾隆四大家”。《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收入成亲王永瑆的楷书作品《临欧阳询楷书轴》,今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刊于《文物•书法丛刊》。评者谓其虽是临欧阳询,实“貌合神离”,因掺入了赵孟■的娟秀与俊逸,更显得“温文尔雅,循规蹈矩。”其《楷书立轴》,刊于日本《明清书道图说》。成亲王永瑆《临淳化阁帖》,钤印为“皇十一子,诒晋斋”等,款识为“乾隆时方学松雪佶体规模阁帖用笔一依赵法,己酉后临一遇则取华亭笔意也辛亥五月。”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此成亲王全临《淳化阁帖》经故宫杨研究员鉴定,结论为大开门的真迹。对于铃印为什么只署皇十一子,而不是成亲王。据考,乾隆三十四年钦定重刻淳化阁帖之时,永瑆刚17岁,刻成于三十七年,永瑆20岁。临淳化阁帖为乾隆五十二年,即35岁。他于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成亲王,谥号哲。之前书法作品皆留铃印“皇十一子”,之后书法作品才落款成亲王。
综合前面“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帖中问津,未深究古碑耳”所说,结合成亲王《临淳化阁帖》落款可知,所临帖应为毕士安的北宋“初拓赐本”,而非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四、书法泰斗亲临阁帖的价值要点
历史上临过《淳化阁帖》的书法家,皆为时代偏早且声名卓著者,如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赵孟■“研习六年而得正果,其书法成就堪称元代第一人。”明代董其昌的书法园劲秀逸,平淡古朴,力追古法。盖其生平多临《淳化阁帖》,使其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古人所临淳化阁作品虽不系统,亦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纵览古今书家,得以亲见淳化阁帖并临习之,无疑是幸运的且必成历史大家。
成亲王永瑆作为皇族王爷,崇文爱墨,精于书法、善纂、隶体,曾书写裕陵圣得神功碑,作《拨镫法》,论述悬腕作书之法。因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遂名其藏书处为“诒晋斋”,另有“看云阁”、“听雨屋”所藏多宋元旧刻秘籍,宋元代的书画,为一时之冠。藏书以经、史、子、集编次为目。曾题诗有“锦轴牙签富自夸,深居也说积书家。空巢未肯从东野,拈买犹须叹浣花”。
综上所述,成亲王全临《淳化阁帖》,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二是研究传承补充史实的文化价值。中国最早书帖《淳化阁帖》是公认仅存的孤本,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淳化阁帖》及其以后的各种法帖,是宋至清代书生习书所使用的主要范本,对中国北宋以后书法艺术创作产生了的重大影响。成亲王所临阁帖时间为1788年,当时圆明园完好如初,所存留的毕士安祖刻本也保存完好,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气势如虹。同时,成亲王当时既未封王,也未成名,所临摹的阁本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谁能料到成亲王1823年去世后的短短37年,也就是临摹淳化阁帖后的78年,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将圆明园及其万千珍贵文物付之一炬,让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淳化阁帖》从此永别人间。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