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

作品名:菩萨

质 地:

尺 寸:高11cm

编 号:5232

估 价:无底价

成交价:RMB 356,500

菩萨 2017秋季拍卖会 疯魔见佛——私人收藏喜马拉雅艺术专场 作品号:5232 2017-12-04 19:00 B厅
尼泊尔
红铜冷金
来源:购于国内拍卖

参阅:1.无量寿佛,尼泊尔,11世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迦楼罗,尼泊尔,十一世纪,龘藏春拍280万元成交

赏析
菩萨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之上,两腿横盘,左手自然搭于左腿膝盖处,右手置于胸前,腰身挺直,姿态优雅。头戴三叶花冠,三角形冠叶制作精致,束冠缯带于耳际处打结呈扇形,发髻高束,余发分披于双肩,耳环装饰,这些都是尼泊尔造像常用的装饰手法。面相端庄,眉目细长,神态沉静。上身袒露,胸前配饰璎珞,简洁优美,左肩斜披络腋,以阴刻线装饰。下身着满刻花纹的长裙,裙身紧裹双腿,腰系束带,自然下垂。臂钏装饰靠手臂上端,为早期造像的装饰风格特征。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缘錾刻精密连珠纹,莲瓣宽大而扁平,并刻有三道线表示叶脉。整件造像红铜浇铸,胎体厚重,做工精细,姿态挺拔优美,手脚刻画细腻,具有明显的尼泊尔早期造像风格特征。

心育梵花
—李威先生收藏造像艺术概览
佛教艺术独立研究者 马逸风
与李威先生相识,并不是因为其明星艺人的身份,而是源于对喜马拉雅造像艺术共同的热爱,也正因如此,我们的交谈中从没有客套,永远在探讨造像艺术中开始,也在探讨造像艺术中结束。

李威爱佛,爱的真挚,也爱的热忱。在他的收藏理念中,总是将经济价值、升值空间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转而追求一些罕见、更加具有研究价值的作品。同时,他将早期造像作为研究收藏的重点,不拘泥于品相、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将艺术质量、美学造诣以及历史文化信息作为考虑标准,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收藏体系。此次李威先生释出的这批造像,以早期东北印度帕拉风格及尼泊尔风格的作品为主,其中不乏极为出彩之作。

在李威先生收藏的东北印度帕拉风格造像中,一件青铜鎏金的释迦牟尼像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件造像尺寸较小,也有一定残损,但实则颇具研究价值,可令人联想到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孟加拉国国国博格拉地区伐苏.比哈村发现的一批窖藏铜像,这批铜像的年代最终被确认为公元8-9世纪,即帕拉王朝早期。与同时期的印度比哈尔邦造像比较可以发现,这批铜像的艺术风格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它们均更加鲜明的承袭了笈多王朝时期佛教造像的风格元素。联系到李威先生的这尊铜像,包括呈莲瓣状、微微下垂的双目,厚实的下嘴唇等特征,均与上述那批作品产生了明确的联系,使我们有理由断定这尊造像也应是相同时代、相同地域所出。此外,以青铜鎏金工艺制作造像在帕拉初期并不常见,也尤为凸显该件作品的稀有性。

除了罕见的早期作品之外,李威先生大部分的帕拉风格造像收藏是出自11-12世纪的帕拉后期作品,其中不仅有佛教题材,同样也涵盖了印度教题材。一件12世纪帕拉-西那时期的鬼子母造像是典型代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帕拉时期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也向人们抛出一个重要概念:收藏与帕拉时期相关的造像艺术,不应当仅将注意力放在佛教题材上,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印度教题材的作品,充分肯定印度教题材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以及出众的艺术成就。

另一件喜金刚造像,是我个人最为欣赏,亦是这批帕拉风格造像中最为出彩的一件。造像以精纯的合金铜铸就、辅以部分白银错嵌,工艺极为精巧细致。其图像志与经典《喜金刚续》中的描述相符:主尊喜金刚蓝身,十六臂,身挂骷髅蔓链。左右两手持颅碗、拥抱金刚无我母,余手皆持白颅碗,右八手的颅碗中分别有大象、马、驴、公牛、骆驼、人、狮子、猫等;左八手的颅碗内分别有地母、水神、火神、风神、太阳、月亮、阎王、财神;双足利于仰卧外道之上,象征降服邪恶与无明;明妃金刚无我母,右手持弯刀,左手持颅碗,左腿屈立,右腿紧缠父佛腰部。从造像形制结构分析,其莲座上方有一连串环状装置,证明这尊造像应源自一组莲花坛城组像,环状装置用于固定可自由开合的莲花瓣。打开时,可完美的呈现出胎藏界“中台八叶”的曼陀罗形制;合起是则呈现卵形,将主尊完全遮裹。莲座下层为一枝粗壮的主杆,两侧饰卷草纹及花茎;最下层则是硕大的圆形底座,装饰繁复的花纹及瑞象图案。此种造像形式,在帕拉晚期的孟加拉国国地区甚为流行,这件喜金刚造像也恰恰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孟加拉国国地区造像艺术特征,而造像传世的包浆状态表明,其应该在孟加拉国国地区遭穆斯林入侵前就被带至西藏,并在西藏寺庙内长期供奉保存。11世纪开始,帕拉王朝的政治及经济中心由比哈尔邦转移至孟加拉国国,直至王朝灭亡,在孟加拉国国地区产生了大量高品质的佛教造像,这些作品均以极具张力、柔软鲜活的肢体塑造与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见长,展现了帕拉王朝晚期佛教艺术的辉煌。而此类复杂的坛城组像,亦是孟加拉国国造像极具特色的品类,代表了该地区隽永的造像艺术之美。其艺术形式亦为后世永乐宫廷造像提供了创作源泉,在传世的永乐造像中,我们可以见到形制几乎一致的坛城组像。此件喜金刚造像,虽因年代久远使我们无缘见其恢弘的完整状态,但也以其出色的手工艺技巧及艺术张力而打动人心。

尼泊尔风格造像是李威先生自收藏之初便尤为重视的门类。在此次专场中,他也对相关风格的作品进行了特别甄选,有来自加德满都谷地的11世纪菩萨坐像,也有14世纪由纽瓦尔工匠在西藏制作的文殊菩萨立像,跨越数百年时光。之中重器,无疑是这尊14世纪的文殊菩萨立像,其工艺精湛、材质优良、体态优雅、四肢颀长,充分彰显了这个时期纽瓦尔造像传统中的优秀特质。与该件造像同为一组的另一件菩萨立像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至于其综合价值不必过多赘述。

就个人而言,使我产生浓厚兴趣的是一件铜鎏金空行母造像,在历经天长地久的普迦仪式供奉之后,造像原有的鎏金已然褪去,并在红铜表面形成古朴沉郁的岁月包浆,是为尼泊尔造像最具魅力的审美趣味。空行母右手持宝轮、左手携犁杖,以舞蹈姿立于尸体之上,当为八吉祥空行母之一,于喜金刚曼陀罗中相伴本尊左右。根据造像所反映出的风格特征,我们可将其年代确定在12世纪晚期-13世纪早期这段时间内。较之同期的加德满都地区造像而言,这件造像凸显出更加明确的帕拉艺术影响。纵观尼泊尔金属造像艺术史,具有鲜明帕拉王朝艺术影响的作品曾集中出现于尼泊尔西部的卡纳利地区。公元13-14世纪,一个由雅利安人建立的王国——迦舍末罗在这个地区兴盛,由于统治者自北印度迁徙而来,他们所推崇的审美取向也势必会体现在由他们捐施的佛像作品中,而作为受雇者的纽瓦尔艺术家们而言,主动迎合施主们的喜好也是情理之中的。因此,在如今已经被确认为迦舍末罗时期制作的造像中,我们均或多或少的看到来自北印、东北印造像艺术的影子,这样一来,便为我们在探讨该尊空行母造像产地是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设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现存时代最早的迦舍末罗造像是出自普利茨克收藏的一尊游戏坐观音像,通过造像上的天城体梵文题记推断,这尊造像的年代不晚于公元1275年。而事实上,我们可以肯定雅利安人进入卡纳利地区的时间应不晚于12世纪末,且佛教造像活动也极有可能于同时期便已展开。因此,是否能将这尊造像认定为迦舍末罗早期作品便显得意义重大,其将对研究迦舍末罗艺术风格形成与演变产生关键影响。尽管这样的确认工作尚需更多证据来加以印证,但在此作为一种明确的可能性提出,并无不妥。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