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

作品名:释迦牟尼佛

质 地:

尺 寸:高17.5cm

编 号:5362

估 价:10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72,500

释迦牟尼佛 2017秋季拍卖会 明澈神观——佛教艺术专场 作品号:5362 2017-12-04 20:00 B厅
西藏西部 帕拉风格

合金黄铜

参阅:
1、笈多风格释迦牟尼佛立像,公元5世纪。
2、乌尔里希·冯·施罗德,2001年。《西藏佛教雕塑》卷1:印度与尼泊尔,页248-249,图77E。大昭寺藏11-12世纪帕拉风格宝冠佛立像。
3、乌尔里希·冯·施罗德,2001年。《西藏佛教雕塑》卷1:印度与尼泊尔,页98-99,图17A-C。大昭寺藏7世纪克什米尔风格释迦牟尼佛座像。

梵艺东渐
— 11世纪-12世纪帕藏风格释迦牟尼佛立像赏析

公元8-12世纪的印度东北部,帕拉王朝如一盏烛灯在风中摇曳,它是印度佛国最后的守护。烛火强盛之时,超岩寺、那烂陀寺、飞行寺和欧丹多富梨寺这四大密教道场的光华照耀四方,帕拉王朝一度成为了佛教传播的中心。直至12世纪,帕拉王朝的继承者舍那王朝为伊斯兰教势力所灭,印度佛教从此消亡。但是帕拉王朝所代表的“后笈多”艺术风格却并未消散,而是被周边的尼泊尔和西藏地区所吸收,融入了其自身的艺术风格之中。
此件释迦牟尼佛立像就是深受帕拉风格影响的藏西地区造像,是11-12世纪的代表作品。释迦牟尼佛肉髻高耸,螺发扁平,排列细密,面部与常见的帕拉作品相仿,形如鹅卵,双眉高挑,眼神深邃,五官粗大,具有明显的南亚印度人样貌特征。身着贴身袈裟,光素无纹,仅在衣领、袖口等处做刻出一些衣纹,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造像的肌肉感,尤其是胸肌和腹肌,显得非常发达,突出了身材的雄壮健美,是笈多风格的完美延续。右手高举施无畏印,左手并执衣角,双脚并拢,笔直站立于莲台之上。这一执衣角站立的姿态,在笈多时期的造像中非常多见(参阅图1)。造像的背后几乎没有进行过太多修饰,并留有原来插背光的装置。整像以合金铜铸造,铜色润泽,历久弥新,做工粗中有细,是西藏地区人民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帕拉王朝古典雅致的艺术风格的完美融合。
一般来说,我们将这种风格称之为“帕藏”风格,这一风格是由佛教艺术专家黄春和老师首先提出的,是指东印度帕拉王朝造像风格与西藏本土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风格。公元11—12世纪时,印度因不断面临着伊斯兰民族的侵略,大批印度高僧及匠人为避难而纷纷逃往西藏,而当时的西藏正值佛教复兴时期,故大批的西藏僧人又纷纷远赴印度求法,帕藏风格的形成就是这—历史和佛教交流的产物。由于地缘关系,藏西地区尤为深受帕拉风格影响,同时在西藏其他地区也存有帕拉遗风,如后藏的夏鲁寺和山南地区的扎塘寺,现仍有帕拉风格作品的遗存。
此件释迦牟尼佛立像整体风格上与帕拉本土造像非常相似(参阅图2),但是通过仔细端详,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材质上,尽管二者都是以合金铜铸造,但是帕拉所用的合金铜多含金,颜色偏黄,而此件铜色略深,明显与帕拉本土造像用料不同,应是西藏地区就地取材而铸。其次从做工上,帕拉王朝受到了同时期经济发达的南印度铸造工艺的影响,工艺精细,造型繁复。而细看此件造像,整体做工更加突显古拙之趣,如造像模糊的背部处理以及简略的脚部表现。这种审美特色,恰恰极具时代特征的表现。11世纪的西藏佛教开始逐步复兴,这件造像正是僧人们参考域外的艺术作品,融入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学步之作。最后从台座样式上看,双层交错层叠的莲瓣样式,与其下叠涩的矩形台座,更多是对克什米尔风格继承(参阅图3),反映了藏西地区的主流造像风格特色。
综上所述,帕拉艺术与克什米尔艺术在雪域这片净土上交融共存,二者共同成为了西藏造像艺术创作的美学范本,此尊释迦牟尼佛立像是在借鉴二者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融汇了西藏本土的古朴风貌,为雪域高原佛教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值得我们特别关注。(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刘丞撰文)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