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url_setopt() [function.curl-setopt]: Invalid curl configuration option in /data/webroot/classes/Artron/Search.php on line 153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刘海粟

作品名:圣扬乔而夫飞瀑

质 地:布面油画

尺 寸:79.5×59.5cm

编 号:2008

估 价:5000000~6000000

成交价:RMB 5,520,000

刘海粟 圣扬乔而夫飞瀑 2018春季拍卖会 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作品号:2008 2018-06-16 15:30 B厅
来源:法国私人收藏
台北苏富比拍卖 1999年秋拍 LOT125
北京匡时拍卖 2010年春拍 LOT1045

刘海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与徐悲鸿、林风眠鼎足而立的西画启蒙运动的先驱,在致力沟通中西艺学的第一代油画家当中,他是最注重主体性、最关注个体情感表达的一位。
1929年2月,刘海粟以“驻欧特约著作员”的身份,赴欧考察。在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里,刘海粟游历了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的名胜古迹,观摩了欧洲文艺复兴以降诸大家的经典作品。在此期间,刘海粟曾在卢浮宫临摹德拉克洛瓦和伦勃朗等人的名画,累计创作作品三百多幅。1929、1930年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令人惊讶的是,年纪轻轻的画家以无师自通的创作方式问鼎当时最高层次的沙龙展览,这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美术史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传奇的。一个年纪轻轻的画家,仅仅凭借对西方油画的间接经验和短暂的创作阅历就对一种新的、陌生的艺术形态和语言把握得如此的主动和自由,实在是让人惊叹。
在刘氏第一次欧游期间,他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有过接触和交流,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形态和美学思想深刻的影响了年轻、敏感的刘海粟。巴黎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在巴黎克莱蒙画院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他在法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所作的作品四十幅,其中《卢森堡之雪》为法国政府购藏于特亦巴尔国家美术馆。刘海粟鉴于当时巴黎艺术界对东方艺术认识的偏颇和局限,明确表示,真正博大深厚的东方艺术是在中国,而不是那些当年已经在巴黎成为时尚潮流的日本浮世绘。他在大学讲解中国艺术,为当时欧洲艺术界带来了关于东方艺术的信息和刺激,曾被巴黎大学教授赖鲁阿称为“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1932至1935年,刘海粟再度赴欧开展美术交流。1934年1月,由刘海粟发起组织的“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馆举行,刘海粟在展览期间于普鲁士美术馆作了《中国画派之变迁》的讲演。2月,在柏林东方大学演讲《何谓气韵》。1934年3月,“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在杜塞尔多夫举行,并于5月、6月先后巡展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和荷兰海牙博物馆。1934年7月,“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巡展于瑞士日内瓦,8月展于伯尔尼。从1934年1月至10月,刘海粟不仅展览组织活动繁多,学术演讲、交流活动也相当频繁,让人惊叹的是,在此期间,他还在德国、瑞士、法国创作了数量客观的写生作品:1934年4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创作《兰绣球花》,在柏林创作《梵尔特之春》;1934年7月在瑞士洛桑创作了油画《朝》;1934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创作油画《勃朗崖晚霭》,在法国夏马尼克创作了《舞瀑》;1934年9月,在法国、瑞士边境圣扬乔尔夫作油画《栗树林》;1934年10月,在法国夏马尼克创作了《云峰高涧》,于巴黎创作了《凯旋门之夕阳》。
从1934年刘海粟的活动文献来看,可以确认,《圣扬乔尔夫飞瀑》就是1934年9月刘海粟在法国东部与日内瓦交界处Saint-Gingolph的对景写生,这张作品与现藏刘海粟美术馆的《栗树林》为同时间、地点的写生作品。两幅作品的调式相近,褐红、赭黄和黄绿交错的色调,贴切地传达出了山地的初秋气氛,而两幅作品的书写笔触和表现手法也大相邻近,勾括灵动有致,书写流畅,造境简括,物象空间充满了暗示性而不是机械的描绘。《栗树林》完成后刘氏就带回国内,但此画保存不良,后经上海油画雕塑院修复,但色层和笔触的微妙感似有消泯,而《圣扬乔尔夫飞瀑》一直留在法国,直到1990年代才被台湾藏家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发现并购得,此画保存完好,材质焕然如新,殊为难得!
此作是刘海粟1934年在法国的写生作品,写生地点是上萨瓦省阿尔卑斯峡谷风景区的“Saint-Gingolph,Les Gorges de la Morge”。我们可以按画布背签的中文“圣扬乔而夫飞瀑”将这张七十六年前、刘海粟三十九岁时创作的异国风景作品命名为《圣扬乔而夫飞瀑》,这名字有才气和热情的象征—年轻的刘海粟以令人惊讶的、非常态的经历、才情和性格为中国美术史带来了新鲜活力。或许这个中文名字不是刘海粟自己取的,正如《红楼梦》并不是曹雪芹自己取的书名一样,迟到的名字可以把后人的崇敬、缅怀和想象追加到那些真正为艺术史带来荣光的作品之上。
Saint-Gingolph,Les Gorges de la Morge位于法国东部与瑞士日内瓦交界处的上萨瓦省阿尔卑斯东北麓峡谷风景区。反复寻找资料,令人惊喜的是,居然找到一张法国上世纪早期Saint-Martin lès Melle,France métropolitaine 出版的Saint-Gingolph,Les Gorges de la Morge风景明信片的电子文档,那明信片上的风景正是当年刘海粟作画的地方,更为巧合的是,明信片的拍摄角度居然和当年刘海粟写生的取景角度基本一致。这个地方位于高山峡谷之中,景致曲折幽深,或许是艺术趣味和语言方式的原因,很少进入印象派画家的画面之中,而瀑布、流泉、山涧也只有中国文人才能曲尽那种悠远婉转的性格和趣味。或许从对写生对象的选取来看,刘海粟就已经不是单纯地追随印象派的构图选材方式,峡谷幽深的山涧似乎不适合当时法国流行的结构性的笔触和分析光色的点彩方式。
这种场景倒是充满了东方山水的美学性格,适合于自由的空间剪裁和主观的形态和色彩提炼,给画家一种“散点”式的游移、不确定的表现自由。细看该画,其笔调也与梵高、塞尚的直、硬、方、刚、厚、重有别,有一种流动、弹性和婉转的笔调,油彩的材料属性得到了放松和转化,刘海粟恰到好处地控制了笔触的力量、速度和油彩的饱和度,将一种类似于水墨的自由松动感移植到了油彩之中,有一种书写的流畅和率性之感。前景中的树枝和远山的形态和质感与中国明晚期以来的传统文人山水胎息暗通,见微知著,作者的文化背景洞若烛照。
如果不是武断,我们可以将这张作品采样为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和文献意义的作品。从这张作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印象派画风在向东方流布的过程中,形态和趣味已经发生悄然的转变,一种更自由任性的书写为色彩的表现找到了新的修辞方向。刘海粟的色彩处理也相对主观,该作足见一斑,基本采用了类似浅绛山水的统一大调式,冷色以偏暖色的绿为主,以蓝色倾向来呈现空气透视,而暖色由前景、中景的赭红向远景的黄绿灰色透视渐变,色彩透视没有严格按照光色的变化,阴影的颜色也是随机以整体的深褐色加以暗示和提醒,并不斤斤计较于小色块的细微倾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是刘海粟一贯的风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景树丛的描写,树木的枝叶的点彩方式明显与印象派后期塞尚和凡高不一样,点彩的笔法更类似于传统山水的中锋旋绞,主体物象与负空间虚实相生,无中生有,笔触的边缘与留白形成一种空间错视。这不是通过描摹结构去塑造一个体积或空间,而是通过用笔的动态和笔触的距离感来暗示空间和结构,从而使物理的空间结构变成了描绘动态的玩味过程,使物象的形态得到了开放和放松,使客观的景物转换成了主观的内心图景—这就是被那些迂腐的理论家们论述得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最后还是没让人闹明白的“韵味”。
这种自觉的留白和色彩的简括处理是一种新的绘画性格,它是油画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端倪,它必定被后人发现和珍视,这种新的端倪预示了在西方光色和结构两大语言谱系之外,油画语言开放的另一通道。刘海粟通过书写与塑造的重新匹配,油画被另一种民族智慧所把握,补充和开放了油画这一古老艺术样式的“音域”,这就是贡献,对绘画表达和视觉审美经验的双重贡献。这是一个东方少年天才自悟自通的发明。《圣扬乔而夫飞瀑》无论是作品形态和完整度还是语言的成熟度,都已经达到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这是被逼迫和放纵出来的才情,任性和要强的情绪通过书写的动态挥策而出,如瀑布流泉一样奔涌、流淌出来,笔下的物象已经不是静态的客观物象,更像是一个充满热情和煽动感的视觉宣言,预示着观看习惯和表现陈习的巨变。尽管这个巨变被中断、覆盖,在历史视野中消逝了近八十载,今天让我们看见它,就如蓦然看见了旷代知音,本能般萌生一种把臂欲言的冲动。
刘海粟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一种较劲和任性的情绪,与日本第一代“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相比,他自觉的东方性格已经完整地呈现出来,甚至是近乎偏执的强调这种性格。他的写生作品与日本前辈画家黑田清辉和藤岛武二的相比,更具书写的自由和流畅感,情绪更为敏感、张扬,色彩更为刺激、强烈,他自觉的弱化了色层堆叠和塑造感,以柔性的笔调书写出阳刚的气质,他完成的语言难度是巨大的—以柔致刚,以简驭繁,以轻薄而致厚重。在他1930年代的代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明确而自觉的语言策略。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策略自觉、成熟的标志就是—他将那些难以结合的矛盾双方确立为自己的表现范畴,将相反者结成紧密的同一,这就是艺术命题的方向,天才往往就是在那些难以逾越鸿沟间自由腾挪的人。从文化背景上来看,刘海粟当年也是承受着双重的文化压力,反者道之动,最对立的矛盾双方往往是触发天才属性的直接动因,只有那些能主动挑战并立志于战胜这些截然对立矛盾的人,才可能创造出历史的奇迹—不可思议的难度是历史奇迹的前提!刘海粟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克服甚至颠覆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向、惰性、柔美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性格,但又将文人细腻、敏感、神秘的趣味特征糅合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之中,结成了相反者之同一;同时,他颠覆了当时国内以及整个东方艺术领域对客观再现的迷恋—他在这两种主流美学趣味的压力之下寻求突围的通道,以非常态的学习方式和创作风格如一匹黑马腾空而起,成为时代的英雄。他1930年代创作颠峰的作品基本致力于转化后期印象派的语言和形态,具有超前的实验精神,比日本梅原隆三郎1930年代晚期的中国写生,更有一种从容的气度和灵敏的语言才华。
刘海粟是要强的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他的表现欲之强烈,恐怕在中国第一代现代主义艺术家中是可以考第一名的。如果我们要突破传统的美术嫡传谱系来寻找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锋,无疑刘海粟足以荣膺这个桂冠。他富有传奇色彩和非常态的学习和创作经历,以及对大文化的主动影响、导向,为美术史贡献了一种新的性格和艺术致力方向。他颠覆了嫡传谱系的美术史论述,将艺术的天才属性和个性特质上升到了新的历史命题和策略的高度,为此,当代的我们,对未来和未知的好奇与兴奋,远比依靠传统记忆而获得的安全感更具有吸引力,新生的艺术力量因此而显得年轻而有活力。中国的当代艺术性格乃至文化性格的巨大转变并非偶然—尽管被中断、覆盖了很长时间,历史的一维性仍冷峻地证明着,天才属性的是艺术的第一属性,这种属性的价值回归将使我们当代中国艺术性格不再温驯、内向、惰性,相反,她已经秉具了进取的勇气和机敏、思辨、开放的品质。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