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董其昌

作品名:行书《琵琶行》

质 地:纸本

尺 寸:本幅22×196cm;题跋22×20cm

编 号:1749

估 价:7000000~8000000

成交价:RMB 9,775,000

董其昌 行书《琵琶行》 2018春季拍卖会 澄道——古代书画夜场 作品号:1749 2018-06-16 20:00 A厅
备注:吴永旧藏并题跋、题签。吴永(1865-1936)字渔川,一字盘公,盘庵,室名观复斋,曾国藩孙婿。今浙江吴兴人,早年从师郭绍先,郭嵩焘,曾官怀来知县,辛亥革命后曾任山东提法使,国务院秘书,口述《庚子西狩丛谈》。

疏朗天成 珠圆玉润
—行书《琵琶行》
董其昌所处的时代,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长期以来的孔孟儒学思想和程朱理学观念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书法艺术也一反传统观念,表现出个人的主体意识,徐渭、张瑞图、王铎等人就是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书家代表。而此时的董其昌却依旧打着复古主义的旗号,表现出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传统色彩。但董其昌的复古又是在个性解放影响下的复古,与赵孟頫的复古有着本质的区别,赵孟頫是对传统的墨守,而董其昌却是将传统为我所用,用传统表现自我。

董其昌诸体中成就最大的是行书,而他的行书成就还得益于早年对唐楷的不倦临习。董其昌学书从唐碑入手,继而上溯钟王,后又临摹宋人真迹,尤其得力于王羲之、颜真卿、李邕、柳公权、怀素、米芾几位大家的启迪。可以说董其昌学书走的是标准的帖学路线,他的行楷书结字用笔多以《多宝塔碑》笔意为基础,旁参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及米法,章法上多受杨凝式韭花帖影响最大,疏淡空灵,简远清雅。

此卷董其昌《琵琶行》落款处虽未言明具体的创作年代,但我们毫无疑问的可以断定为董其昌晚年所作,理由如下:第一是风格面貌上切合晚年行楷风格,且是典型风貌。点画饱满丰腴,起笔处果断自如,露锋入纸直行,毫无尖刻做作之感;转折处圆润遒丽,多用外拓笔法,牵丝映带处果敢利落,虽细如发丝,缺骨力内含;章法上以王羲之兰亭序为基础,参杨景度《韭花帖》之意,字与字之间上下依承,既不显得拥挤,又避免落入疏远之境,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节奏天然自成,字字珠圆玉润。第二,落款签名。落款签名处也昭示了此作的大致创作年代。董其昌早年落款是其昌二字中“其”字两横明显,下面两点连带多成“C”形,“昌”字上小下大,对比明显,上部多呈竖长方形即“日”字形,但自其五十七岁(1611年)时,此种落款方式开始转变,“其”字两横开始弱化,尤以下面一横为最,多短于上横,左端突出于两竖之外,右端多包于两竖之内,下部两点由“C”字形转为“人”字形,“昌”字上大下小的状况开始向反方向发展,且上部开始趋于扁方,体势逐渐增大,下部开始收紧体势渐渐变小。这种变化直到其六十三岁(1617年)定型,六十三岁后“其”字两横弱化,下部一横几乎完全含在两竖之内,下部两点呈人字形,“昌”字上大下小,上收下紧,上部呈扁方形即“曰”字形。观此卷落款时“其”字两横以弱化,且下横露于两竖之外,下面两点呈“人”字形,“昌”字上部已呈扁方,上下两部分大小均衡,故可断定此卷创作年代必在董其昌五十七岁到六十三岁之间无疑。

通观此卷终篇,虽为典型的董其昌面貌,但细细观来用字多有来由,无一笔意造,如“犹抱琵琶”中的“抱”字、“暮去朝来”的“暮”字与《兰亭序》中用字几乎丝毫不差;“荻花”中的“花”字、“呕哑啁哳”中的“啁”字又完全来自于《韭花帖》;“相别”的“相”字有《伯远帖》之意等等。此正可见董其昌对古人用力之深,历代诸家谙熟于心,随意而出而能捏合整篇一如己出。正所谓董其昌的复古是化古人为己用,在晚明浪漫主义个性解放思潮下的复古,此篇正是这种复古思想下的杰出代表。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