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url_setopt() [function.curl-setopt]: Invalid curl configuration option in /data/webroot/classes/Artron/Search.php on line 153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张弼

作品名:草书韩愈《进学解》

质 地:纸本

尺 寸:引首31.5×118cm;本幅29×487cm;题跋29×110cm

编 号:1751

估 价:10000000~12000000

成交价:RMB 15,525,000

张弼 草书韩愈《进学解》 2018春季拍卖会 澄道——古代书画夜场 作品号:1751 2018-06-16 20:00 A厅
备注:
1.据姚绶题跋,此作应为陈琦而书。陈琦(1439-1504),字粹之,吴县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南京大理寺副,历寺正,擢江西佥事,迁贵州副使罢归。着《冷庵集》。与沈周、吴宽、陈白阳友善,今存沈周赠诗《元夕席上赠冷庵副宪二首》,吴宽致其书札《与冷庵宪副书》一通(台北何创时书法基金会藏)。陈琦与张弼为同科进士,藏有多幅张弼作品。
2.姚绶题跋。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丹丘生,又号云东逸史,浙江嘉兴人。工诗文,善书画。长于山水、竹石,宗法元人。有《谷庵选集》。
3.叶恭绰旧藏。香港佳士得1996年lot175。
4.张五常题引首。
释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
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占小
善者率以录, 名一艺者无不
庸。爬罗剔抉, 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 孰云多而不
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
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 无
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
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
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
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
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
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
晷, 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
业, 可谓勤矣。觝排异端,
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
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
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
于既倒。先生之于儒, 可谓
有劳矣。沉浸醲郁, 含英咀
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
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
《盘》,佶屈聱牙;《春秋》
谨严,《左氏》浮夸;《易》
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
《庄》、《骚》,太史所录;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
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
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
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
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
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
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
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
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
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
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
“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
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
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
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
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
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
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
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
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
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
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
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
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
二儒者, 吐辞为经, 举足为
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
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
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
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
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
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
不知织; 乘马从徒, 安坐而
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
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
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
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
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
计班资之崇庳, 忘己量之所
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
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
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疾如风雨矫游龙 张颠复生东海出
—张弼草书韩愈《进学解》赏析
张弼(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松江华亭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兵部主事,晋员外郎,后迁南安知府。张弼善草书,在当时享誉极高,影响甚广,流传海外。《明史》有传:“弼自幼颖拔,善诗文,工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自号东海。张东海之名,流播外裔。”然后经历战火与年代的更迭,目前在博物馆公藏单位中其作品存世甚为稀少, 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杂书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草书诗文卷》,上海博物馆藏《学稼草堂记》,北山堂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评书卷》这四件手卷。此次上拍的《草书韩愈进学解》,为世所罕见的张东海草书佳作,整篇书法先行后草,前部用笔沉稳、字形优美,而后部则愈加酣畅淋漓,独具风神。

一 东海之字
张弼少时曾师法三宋,对宋广取法尤多,他评论三宋的跋语是这样说的:“宋仲珩,名璲,乃潜溪先生之子也,其书深得晋人法度。评者谓如花横青琐,鹤舞瑶台。宋昌裔,名广,倜傥善书,评者谓如白云出岫,悠扬卷舒,连绵不绝,无不自得,诚颠旭之后一人而已。宋克,字伯温,书法钟元常直造堂奥。评者谓如鹏摶九万,全杖扶摇焉。皇明初之擅名者,有三宋即仲珩、昌裔、仲温也。”可见张弼对“三宋”书风的喜爱,除此之外,他还能上溯怀素。
张弼书风影响很大,名重一时,王鏊《震泽集》有如下记载:“其草书尤多自得,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枯藤,狂书醉墨,流落人间,虽海外之国,皆购求其迹,世以为张颠复出也。”明代晚期的时候,张弼的作品就已经不太容易见到了。董其昌说:“东海在当时,以气节重。其书学怀素,名动四夷。自吴中书家后出,声价稍减,然行书尤佳。今见者少耳。”
此卷《草书韩愈进学解》不署纪年,但与北京故宫作于1480年的《草书诗文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于其去世前一年(1486年)的《杂书卷》的风格对比可知,其创作年代应与这两卷相近,为其晚年所作。卷末的朱文印“张弼”与台北故宫石渠旧藏的《杂书卷》对用印相对照也为同一方。
纵观此卷行草结合,气韵升腾。卷首行书落笔清晰,行笔峻爽,柔密中有一股峻劲。展卷而观,其后字形逐渐摇曳升腾,颇得宋人意趣。细察之,一些用笔似师承二王,使转顿挫生动活泼,变化丰富;提按映带,迅疾有度,挥洒自如,线条流畅,质感强烈。这种精微中见奇崛的笔法,使得此作古意盎然,透出时辈作品中所没有的气息。结字的处理,较之张弼的大草作品,显得理性了许多,已经没有了像王鏊所说的:“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怪伟跌宕”的狂放用笔而形成的那种过度夸张、欹侧的字形了。大多结字中规中矩而又错落有致,张弛有度。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气势贯通,摒弃了其惯用的乱石铺街式的大草章法,行与行之间显得疏密有致,波澜起伏。张弼所处的时代,正是“台阁体”风靡的时期。文学上以“三杨”为代表人物,讲求“词气安闲,首尾停顿,不尚藻词,不矜丽句”的文风,这种风气由文学旁及其他领域。这一时期的书坛,书法风格雍容华丽,表现了姿媚靡弱的审美意趣。此时,张弼与同时代的陈献章能冲破藩篱,注重写心抒情的倾向,为书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实不失为一代草书大家。

二 昌黎之文
成化十四年张弼是因作《假髻篇》讽刺时贵,遭当权者忌恨,被排挤出京。《假髻篇》词曰:“东家女儿发委地,日日高楼理高髻。西家女儿发垂肩,买妆假髻亦峨然。金钗宝钿围珠翠,眼底谁能辩真伪。天桃窗下来春风,假髻美人先入宫。”
此卷张弼书写的内容是唐代韩愈的古文《进学解》,《进学解》是韩愈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心中愤懑的名作。文章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铺叙、排偶、藻饰、用韵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于整饬之美。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张弼写就此篇《进学解》也许是东海借昌黎之口抒发胸意。

三 冷庵之卷
此卷张弼并未落有上款,但卷后姚绶的跋却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根据考证可推测,冷庵有可能是张弼友人陈琦。陈琦(1439-1504),字粹之,与张弼同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南京大理寺副,历寺正,擢江西佥事,迁贵州副使罢归。他与沈周、吴宽等人友善。 陆深《俨山集》卷八十七《跋东海草书卷二首》提到吴宽为陈琦收藏的张弼草书题跋,并称自己少时见过陈琦,赞为“清癯鹤立,望而可敬”。
由于张弼与陈琦同年登科并多有诗文相赠,如东海所作《送陈冷庵》、《陈佥宪粹之书报弘宜中会试》、《送佥宪陈粹之考满过姑苏》、《陈粹之鸳湖寓居次韵》、《洪都别意送陈粹之佥宪三首》等,从诗文可见两人不仅为同窗好友,其政见思想亦为同道可谓至交。另外从《东海文集》收录了一篇跋文,我们还能看出陈琦对张弼墨迹的钟爱:“吾友陈君粹之,今之良监司也。治狱之馀,独好文字,故所与往还者,一时名士诗篇简牍,所以投遗者,动辄盈案。今将宪副贵州万里之外,独携东海先生妙墨诗简以行,公馀阅之,如与公促膝晤语于一堂之上,而离群索居之叹,庶可免矣。成化癸卯三月二十七日题。”

四 公绶之跋
姚绶(1422-1495),字公绶,号谷庵,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比张弼、陈琦早两年。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奉命巡盐两淮,铲除积弊。也因忤权贵被贬永宁知县,遂解归,居大云寺,以诗文书画终老。姚绶虽以绘画名世,亦善书法,但作品也极为罕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行书云蕉篇》、姚绶《行书拜张伯雨墓诗卷》,天津博物馆藏《草书七言古诗卷》传世。姚绶早年学过宋克,但主要取法于张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明代书坛上别树一帜。姚绶题跋张弼草书曰:“昌黎之文,东海之字,冷庵之卷,古今人每云不相及观。兹志其所作所感,无不称也。冷庵又命使余赘言,将于何地着脚,不过跂而望之耳。绶识。”此跋多用飞白,枯润并济,缓急时变,姚绶草书特色可从中而见之。跋文虽简,但已将主旨拈出。是卷集韩愈之文、张弼之书、陈琦之卷、姚绶之跋于一身,不仅有鉴证东海与冷庵五百余年前的莫逆之交更有同代丹丘先生为之加持,可称四绝。卷末有叶恭卓朱文藏印,可知此卷在民国年间为叶氏所藏,后于1996年于香港佳士得释出,由现藏家保存至今珍爱有加,保存如新,诚为艺林之大观,望识者珍之!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