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url_setopt() [function.curl-setopt]: Invalid curl configuration option in /data/webroot/classes/Artron/Search.php on line 153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logo
作品信息

艺术家:

作品名:嵌宝石太平有象铜尊形瓶

质 地:

尺 寸:高34cm

编 号:0942

估 价:500000~800000

成交价:RMB 920,000

嵌宝石太平有象铜尊形瓶 上海匡时2021年春季拍卖会 集粹—古董珍玩专场 作品号:0942 2021-07-08 下午20:30
此对象尊,尺寸相同;除了象首摆动幅度、象鼻弯曲方向不同外,其余处形制基本一致,皆为立象背载宝瓶。大象四足垂地,粗壮有力;回首扭头侧望,象目如凤眼,目光祥和;长鼻弯曲内卷至脸侧,富有动感;象牙外露,粗短强壮;垂尾弯曲摆动,与大象回首方向一致。象背上搭鎏金鞍垫,中部为如意云头形,两端为长条形。象鞍模仿佛教的莲花座,底为一圈排列紧凑的莲花花瓣。鞍上驮一硕大的尊形瓶。尊为大敞口、高束颈、垂扁腹、矮直圈足。鞍垫下垂的长条形两端、尊瓶的长颈上皆装饰鎏金祥龙纹,腾挪起伏,生动威严。象的头部、胸部、臀部均佩戴绳网状编织品,错落镶嵌各种珠宝装饰;尊腹部也有同样装饰。所镶嵌宝石均为宝石实物,打磨圆润,红绿色彩瑰丽。铜料精纯,入手沉坠。整组象尊庄重威严、色彩华美,一眼望之便知出身显赫,不同凡响。
宝象托宝瓶,实际上是以谐音来附会“太平有象”一词。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宝象托宝瓶这一器物式样应是明朝确定下来的。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象尊,大象呈站立姿态,形象写实生动,背上所托宝瓶与本组拍品相同,都是大口、高颈、尊形瓶。不同之处在于,大象所佩戴饰物简单,尊为素纹,装饰风格古朴,应是太平有象铜尊的最早期形态。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红铜嵌宝石太平有象薰炉,象首的造型、络首、镶嵌珠宝、薰炉的皮色与本组拍品是一致的,可佐证本组象尊为清代作品。
查阅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本组拍品两只大象的形象与乾隆皇帝钦定的“卤簿宝象”特征相吻合,为清皇帝仪仗所使用仪象中的宝象。《清礼器图志》载:“乾隆十三年钦定皇帝卤簿宝象,络首、钩膺、秋攀皆编黄绒紃为之,杂饰诸宝。前后各缀朱缨二,后络珠网流苏,膺悬朱缨铜铃各三,白革为鞯,绘金龙采云,周为花文,借以朱氎。鞍髤朱饰金,上载宝瓶,铜质鋄金,亦饰诸宝。深一尺六寸五分,口径八寸六分,腹围五尺七寸六分。镂垂珠文,底径一尺一寸三分,足径一尺七寸,镂朵云文。盖径一尺三寸,冠火焰顶。座高一尺三寸。凡大朝会设卤簿则立于午门外,法驾卤簿宝象同。皇帝卤簿导象披蓝屉,不加羁饰。凡大朝会设卤簿则立于天安门外,法驾卤簿导象同”。另外,《清史稿·舆服志四》载: “皇帝大驾卤簿: 圜丘、祈谷、常雩三大祀用之。大阅时诣行宫,礼成还宫,亦用之。其制,前列导象四,次宝象五,次静鞭四”。
宝象和导象都是皇家仪象,仅在皇帝卤簿中使用。卤簿分为大驾卤簿、法驾卤簿;前者仅限于祭祀圜丘、祈谷、求雨三大祭,三大祭之外的一般祭祀活动和朝会使用法驾卤簿。在皇帝卤簿仪仗中,导象四只排在仪仗队的前列,主要功能是警戒前方情况,负责皇帝的安全,因此不驮宝瓶,装扮也比较简单,只是身披蓝毯。宝象五只走在后面,背托宝瓶,装饰奢华,象征皇帝的显赫地位。
按照乾隆帝的详细规定,宝象所用装饰不仅贵重而复杂。宝象的络首(头饰)、钩膺(胸饰)、秋攀(臀饰)全部用黄绒细绳组编织而成,上面装饰各种珠宝。宝象的前、后部各缀两团红缨。宝象后部套着用珍珠编结成的网格,网格下端缀以流苏。宝象胸部悬挂三个红缨铜铃。背上的鞍垫用白色皮革制成,中间绘金龙彩云,四周绘花纹,四边还用红色的细毛。鞍垫需要髹红漆,用金粉装饰。鞍子上安置宝瓶,宝瓶要用铜鋄金工艺把金子贴在铜瓶上,还要用各类珠宝装饰。本组象尊拍品的造型与其相符。
“太平有象”一词本意是指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景象,最早见于南宋陆游《春晚村居》中诗句“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阡捣辄香”。“太平有象”的形象脱胎于藏传佛教七政宝中的白象宝,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崇藏传佛教,在宫廷中得以广为流行。瓶谐音平,象托宝瓶成为最典型的形象。“太平有象”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是百姓最渴望的生活愿景,也是古代帝王治理天下的最高期望。这一点在清乾隆皇帝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乾隆帝十分推崇“太平有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与之有关的艺术作品。紫禁城里坤宁宫、养心殿、静怡轩等皇帝寓所及避暑山庄的诸多宫殿都陈列着太平有象器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两广总督李侍尧进献一对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乾隆帝甚为满意,下令安放在钦安殿御案左右。宫廷画家也极力迎合皇帝的心思,尽心尽力地绘制太平有象题材。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庆祝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七旬大寿,姚文瀚、张廷彦合作完成一幅《万国来朝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编号六二七四)。图中前来朝贡的诸多使臣及随行人员鱼贯而行,走在人群前列的是两只大象。头象身上驮聚宝盆,造型与明代流行的“九贡图”相同,象征着清王朝天威浩大、四海前来朝拜。第二只大象驮一只红带捆扎的蓝釉花卉纹大罐,象身上有云龙纹鞍垫、缨络装饰和胡人。这种大象托驮瓶的图案造型显然就是“太平有象”。太平有象是臣工门对皇帝的恭维,也是乾隆皇帝对自己政治才能的一种赞美。
除了器物、绘画,太平有象还频频出现在乾隆帝的题诗中。乾隆帝曾在一方太平有象砚上题诗:“刻作太平称有象,斯之未信敢心宽。”《题宋紫端太平有象砚》写道:“尔时邪说倡丰亨,有象因之颂太平。可惜端溪一片石,并无其实只孤名。”乾隆帝内心其实并不相信祥瑞会带来国泰民安,甚至觉得太平有象是一种邪说。他用太平有象来警醒自己,要勤勉治国,不能像宋徽宗一样沉迷于祥瑞迷信中。在乾隆皇帝看来,真正的天下太平只能靠帝王的才能,只有像自己这般杰出的帝王才能创造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
太平有象象征祥瑞,蕴藏帝王之志,清朝皇室对此推崇有加。无论日常生活还是重大节日、仪式,太平有象都是不可或缺。光绪大婚之时,皇室成员贡礼中即有太平有象桌灯和红雕漆太平有象饽饽榼各一对。
本组拍品造型优美典雅,自然写实与夸张手法相结合,装饰奢华,艺术价值斐然。象体丰满稳健,肌肉柔韧发达,四肢粗壮有力,弯曲的长鼻和翘起的粗牙,自然生动地刻画出大象充满活力的姿态。大象身躯硕大粗壮,设计者有意识地夸大尊形瓶的体形,使其长度更高、直径更粗、口部更大,在视觉上达到与大象肥瘦、高矮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的效果。象和瓶的周身装饰精美华丽,鎏金、镶嵌宝石流光溢彩,雍容华贵,价值不菲。浮雕龙纹栩栩如生,金龙腾挪,彰显王家风范,无上至尊。太平有象造型合乎清宫礼仪法典,雍容华贵,合乎清朝皇帝仪仗中宝象形象,应为清宫皇帝御用之品,极为难得。加上包浆自然,成对出现,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袁博昊:《清代宫廷艺术中“太平有象”形象探析》,《收藏》2020年第5期。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阜通东大街1号院
望京SOHO 塔1-A座-23层
电话: +86 (10) 84400975/76/77
电传: +86 (10) 84400978
邮箱: council@council.com.cn

您所关注

匡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 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当代艺术
  • 佛教艺术
  • 珠宝尚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 资料更新. 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