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瑞图 草书唐人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三首
ZHANG RUITU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在明代书坛,张瑞图是不得不说的书法家。他在步入仕途后,只不过奉命写了“生祠碑”,就成为一个把柄,即被认为依附魏忠贤,导致名列入“阉党”;然在书法艺术上却是颇有建树,为时人所公认,《明史》中称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颓丧的人品居然没有淹没他的书法声誉,正如清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所 评:“张果亭、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
这卷《草书唐人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三首》书于天启六年(1626),张瑞图时年五十七岁。至于张瑞图会选择写这个内容,是因为跟他此时所处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随着魏忠贤的利欲熏心,朝政日趋恶化,张瑞图在天启四年(1624)告假还乡,每日作书画,并起斋名“清真堂”,并于次年在东湖旁边建起了“果亭”。虽然瑞图不在朝廷,可朝廷里的人并没忘记他。就在这一年 (1625)的十一月,张瑞图被调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并协理詹事府及充《实录》副总裁。张瑞图虽然升了官,但还是在家过了年,春天之后,才进京赴任。因此,这卷《草书唐人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三首》应该就是在他赴任之前所写,来借此表达自己的北上心情的。此长卷字极伟丽,卷末字较大而愈见雄骏,值得激赏。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是唐诗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并巡视边防五城。李隆基亲作《送张说巡边》,十七人与会饯行,如张九龄、张嘉贞、贺知章、王翰、崔日用、苏晋、韩休、许坚等,并均作《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诗,可见朝廷对巡边的重视以及张说此行的隆重与荣耀,即如许景先和诗所称的“赏延颁赐重,宸赠出车荣”。张瑞图出发之前,无疑还 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张嘉贞的最后两句也许就是他心里想的:“还期方定日,复此出郊迎。”
这卷手卷为民国林熊光旧藏,并有1922年的一段跋语,林氏1923年从日本东京帝大经济系毕业,这卷草书应是他在此段时间收藏的。从江户时代起倭人就因黄蘖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带去张瑞图的书迹而熟知其人,对日本书坛影响甚大,日人称其书法“气脉一贯,独自风格”,并把他尊称为“水星”。所谓院里开花院外香,个中原因,值得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