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元璐 草书自作诗
NI YUANLU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明代有一股反叛传统的潮流,不少书法家求新求变,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是在新与旧的两极徘徊前行。经历了元代赵孟頫时代保守守旧的阴霾,明代正是在蓄积了多年的力量后顷刻爆发,倪元璐自然是这一历史潮流的追随者和领军人。倪元璐的书法和绘画在当世都有较大的影响,他和大多数古代文人一样经历的了青年时代考取功名,壮年仕途坎坷的命运,其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以身殉国的壮举,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倪元璐竟然和崇祯帝一样选择了缢死,同那个伟大的朝代一起归于平静。这一点和王铎迥然不同,因而倪氏的为人为艺正符合古人一贯的评价标准。其书法成就,黄道周曾说:“抹蔡掩苏,望王逾洋,宜无如倪鸿宝者。但今肘力正掉,著气太浑,人从未解其妙耳。”倪元璐的书法得力于苏轼和王羲之,黄道周在《书秦华玉镌诸楷法后》云:“同年中倪鸿宝笔法探古,遂能兼撮子瞻、逸少之长,如剑客龙天,时成花女,要非时妆所貌,过 数十年亦与王苏并宝当世但恐鄙屑不为之耳。”倪后瞻评其书法面貌:“倪鸿宝书,一笔不肯学古人,只欲自出新意,锋棱四露,仄逼复叠,见者惊叫奇绝。方之历代书家,真天开丛蚕一线矣。”其所谓“一笔不肯学古人”当是指倪氏的面貌上和古人拉开了差距。以书法名世的大家自然会有自己的一番面貌,然而倪元璐却将这一距离同时人相较拉的更大,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 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
此件《行书自作詩》作品为其行草自作诗,绫本立轴。三行写就,一气呵成,参差错落,倪氏书法曾被朋友用“刺菱翻筋斗”来形容其鲜明的特点,在倪元璐的所有作品中行书成就最高。秦祖永《桐荫论画》中说:“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以此作品审视倪氏之风格面貌当知古人之评价不虚。有人也将其和徐渭相比,认为徐渭的书法同他相比在格局上相差甚远,王香泉(景曾)云:“吾生平颇爱天池书法,脱尽俗麈,及置诸倪公行草之旁,便如小巫无坐立处。”可见无论从当时面貌创新还是对后世影响方面,倪氏显然都拥有非常高的价值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