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岩作《为钢铁而战》

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举行,会议号召全党全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本年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这一年,钱松岩深入无锡太湖之滨,一路观察寻找写生目标,当他目睹了万民踊跃夜以继日的景象,心潮难平,即而下笔绘成了此图。
  钱松岩他从1950年开始 即深入社会生活,创作出大批反映新中国各个领域建设场景的作品,而1958年,是钱松岩中国画创新步入成熟期的转折点,此后他不断远游写生,积累素材,锤炼笔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作品风格—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被作为那个时代一件特殊的纪念品被带到星洲。
  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此类题材随着那个时代的远去,其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不仅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信息和精神,而且以其艺术化的处理而脱去了政治的是非评判。曾任南京博物院的萧平先生在2001年于新加坡阅览此图后,颇感人事沧桑,并将感怀题于诗堂。那个时代过去了,那一批跨越两个时代的画家不会再有,那种虔诚并且有能力把时代性描绘到画面上的创作也不会再有,而这件《大炼钢铁》为我们留住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大炼钢铁的历史背景
  1958年8月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召开。这次会议对农村经济形势进行了夸大的估计,认为1958年的大跃进将使粮食作物的总产量增长60%到90%,棉花产量增长一倍,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毛泽东在1957年冬访问苏联的时候,说中国15年赶超英国,这个目标即使太高,也毕竟是15年以后的事,而到了1958年夏的北戴河会议,却要求若干项基本工业指标在1959年就赶超英国,其中钢产量在1959年达到2500万吨,首先赶超英国,并且在1962年达到6000万吨,赶超美国。这就有些天方夜谭了,而且将很快导致严重的后果。北戴河会议确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9月1日,1070万吨钢的高指标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党中央号召全党全民同时间赛跑,鼓足干劲,苦战4个月,实现这个高指标。毛泽东说,各省省委书记要亲自挂帅,关起门来搞工业,首先就是要把钢铁生产搞上去,要有专有放,不放也没法专。于是,从9月1日起,全党全民的主要力量都转移到大炼钢铁上来了。
  北戴河会议后,9月10日,毛泽东飞临武汉,5次畅游长江。他视察了武汉钢铁公司,亲眼看到了第一号高炉的投入生产,第一炉铁水奔腾而出的情景。这个日产生铁2000吨的高炉的投产,是武钢几万职工全力奋战的成果,从此,我国开始形成了以武钢为中心的华中钢铁基地。 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要求全国日产钢6万吨。从此全国遍地都是炼钢铁的土高炉。工厂、部队、公社、机关、学校都办起了炼钢炉、炼铁厂。不管男、女、老、少,不分外行、内行,凡是人都成了钢铁工人。没有煤的地方,就砍树烧炭;城里没有树木,就烧家具、床板。但就是这样炼不出真正的铁的小土炉,却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炼钢铁对农业的破坏非常严重。砍伐树木使山林变得光秃秃的,青山绿水被弄得烟熏火燎,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到1958年底,钢铁指标的数字虽然完成了,但全年生产出来的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却达几百亿元,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全民炼钢场面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讲话
  毛泽东在中南海看机关干部炼钢
  朱德视察北京钢铁厂

※1142

钱松岩(1899-1985) 大炼钢铁

纸本立轴 1958年作

款识:一九五八年九月廿九日,钱松岩于无锡。
钤印:松岩
诗堂:百舸运矿石,千炉烈火炼。此纪元一千九百五十年,太湖之滨,大炼钢铁情景之写实。松岩先生其时居无锡,亲睹大跃进万民踊跃夜以继日景象,心潮难平,遂成斯图。四十三年过去,今重阅读,斗换星移,人事沧桑,不禁感慨万千。辛巳六月识于星洲,萧平。钤印:平之
出版:《虚怀斋藏中国书画精品集》P116-117,新加坡虚怀斋,2010年。
备注:萧平题诗堂。
QIAN SONGYAN PUMPING OUT STEELS
Hanging scroll, paper 1958
诗堂:19×52 cm 7 1/2×20 1/2 in 约0.9平尺
本幅:37×52 cm 14 5/8×20 1/2 in 约1.7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