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行书“石笋斋”
QI BAISHI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齐白石与胡佩衡谈论时曾说,自己的书法得益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此外,同时代书法家吴昌硕大气磅礴的书风对齐白石也产生过影响。白石老人的这幅行书作品,落笔斩钉截铁,行笔果敢迅猛。可以说,猛利爽捷是白石老人行书用笔的一大特点。胡佩衡曾介绍说:“老人的书法,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要一次笔到成 功。若一次不成,重描一次,就成败笔。不仅重描,就连运笔稍稍停顿,稍稍迟疑,就使全幅不能不能一气呵成。”白石老人也曾说过:“下笔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下笔时要和风云一样大胆挥毫”,“布局心既小,下笔胆又大。世人如要写,吾贤你害怕。”正是如此,才有此幅作品中,白石老人这种奇拔豪达的书写效果。但是,尽管白石老人用笔迅猛,强悍,却不燥不火。其用笔挥毫,如画写意枝藤,侧锋回腕,放纵而厚重。如同这幅作品中表现的一样,齐白石行笔常使用侧锋,他曾说:“凡言中锋使笔者,实无才气之流也。”由于其临习过魏碑,而魏碑又常用侧锋,加之他学《天发神谶碑》的扁刷书写效果也需要用 侧锋,所以才有此幅作品中多侧锋行笔,侧锋出锋,笔画多带棱角,常露锋芒。这种线条边缘不太平滑,有的有“爆裂”的效果,别具金石意味,且有苍茫,生涩之感,显得力度非凡。 齐白石对于他所心仪的书家都能用心体悟,临池不辍,浸淫很深,故均颇得神髓。他把“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的很深刻,他曾说:“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不要学习人家的短处,更不要把人家的长处体会错而变得狂怪,因而就误入歧途。”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转益多师后,能师古不泥的思想根源。

1211

齐白石(1863-1957) 行书“石笋斋”

纸本镜心 1932年作

款识:壬申秋八月之初,秋士先生雅属,齐璜。

钤印:三百石印富翁

QI BAISHI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Mounted and framed, paper 1932

40×135 cm 15 3/4×53 1/8 in 约4.9平尺

RMB: 600,000-800,000


匡时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