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一 楷书“安本分学吃亏”卷
HONG YI CALLIGRAPHY IN CLERICAL SCRIPT
“安本分学吃亏”是蒋氏家训,蒋家原家境贫寒,但到了清代咸丰、 同治年间,因蒋家人的勤奋,逐渐成了南京一带屈指可数的富豪,在当地民间被俗称为“蒋半城”。此家训即是弘一应蒋国榜父亲蒋厚民之请而书的。蒋国榜,字苏庵,文人、学者、诗人。参与编撰《金陵丛书》四集、《简斋诗集》三十四卷、《清道人遗集》《苏盦诗稿》等,其与国学泰斗马一浮先生的诗词唱和就有十四卷之多。蒋国榜之子蒋锡夔,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是我国当代物理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2003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此作题跋者皆是弘一大师的师友马一浮、夏丏尊以及弟子刘质平、丰子恺等人。1912年,李叔同来到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执教而与夏丏尊结为挚友,两人意气相投、情同手足。夏丏尊自述为李叔同的一言一行所启诱,折服于李叔同的“神力”,说他诗文比国文老师的更好,书法比习字老师的更好,英文比英文老师更好。
夏丏尊本不是诗人,而李叔同则把他誉为诗人。两人经常到西湖的湖心亭去喝茶,寻求清净。二人对学生都极为关怀,他们的学生丰子恺将夏丏尊的教育比作“妈妈的教育”,将李叔同的教育比作“爸爸的教育”。在李叔同出家之前,夏丏尊曾将日本杂志上一篇《断食的修养方法》介绍给他看,后李叔同便在虎跑寺实行了断食,终于在1918年正月十五日皈依了佛教。连弘一自己都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后弘一于1942年临终前所写的遗嘱,一份写与弟子刘质平,一份即是夏丏尊的。此件作品题跋中,夏丏尊讲出了书者其实正是弘一:“弘一大师早岁即以书名海内,一生中书之面目屡变,此为代笔未署己名,笔意崎岖,一望而知为其中年前所作也。大师往矣书以人重片楮,只字尽成,环宝斯卷所录为蒋氏先德及良师懿训,允宜子孙永保奉为家珍,苏盦先生属题。甲申春日夏丏尊。”此事有弘一挚友道出,自是令人信服。李叔同年长马一浮三岁,但在佛学方面,他一直把马一浮视作良师。尤其是他在杭州虎跑寺实行断食修炼后,两人在佛籍的交流方面比较频繁,更是亲近这位深居简出的佛学大师。马一浮亦多次为弘一手书佛经题辞题诗,曾在一次题跋中说:“今观大师书,精严净妙,乃似宣律师文字。盖大师深究律学于南山灵芝,撰述皆有阐明。内熏之力自然流露,非具眼者未足以知之也。”弘一也曾因自己的书
法得到马一浮的赞赏而引以为荣:“拙书尔来意在晋唐,无复六朝习气,一浮甚赞许。”两人之间多次赠诗,弘一的《清凉歌集》出版,马一浮为其题签,《马一浮集》里两人的书信就有5通。1954年初,杭州弘一大师舍利塔落成,马一浮又为塔身题写了“弘一大师之塔”六个篆字。此卷上的题跋,另见于马一浮1946年9月《弘一上人为苏盦书<先君遗训卷子>跋》,收录于《马一浮集》第二卷,真实可信。
作为弘一的学生,丰子恺与刘质平都是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的得意门生。刘质平擅长音乐,李叔同不仅自己每周课外单独指导他两次,还特意介绍他到当时在杭州的美籍鲍乃德夫人处学钢琴,并鼓励他去日本留学。刘质平自己说:“先师与余,名为师生,情深父子。”弘一大师生前将大量的书画作品赠予刘质平,并为他画许多画。后在抗战逃难中,刘质平以性命保护这批作品。
而丰子恺自跟他学习绘画之后,李叔同就从多方面培养和熏陶他,并单独教授日文。此后他们的接触日益频繁,其深厚弥笃、永恒持久的师生情谊伴随了一生。李叔同不仅是丰子恺艺术上的启蒙老师,还在思想、情操和修养等方面给予他重要的影响。
此卷弘一引首“安本分学吃亏”六字“斜划紧接,平划宽结”,浩然正气一览无余。内文小楷同取北魏《张猛龙碑》笔意,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浑厚,用墨滋润,结构精绝,奇正相生,一派北魏风骨。 题跋中既有国学大师马一浮、熊十力,又有弘一大师的挚友夏丏尊以及两位弟子丰子恺、刘质平等多人,如此多的文化名人墨迹汇于一卷,可谓众美集于一身,称得上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