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涛 岁寒三友
SHI TAO PLUM BLOSSOM AND BAMBOO
石涛原系明皇室遗民,为避害,自幼出家为僧。受物质条件的局限,以四僧为主的清初遗民传世作品多为纸本,《岁寒三友》以绫本为载体十分罕见。此件由泰州陈宝晋旧藏,陈宝晋与吴让之论交甚厚,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 石涛精研书画,通晓画理画法,在画坛上出类拔萃,敢于从前人理法中探骊得珠,在摹古之风盛行的清初画界,实为一“奇峰突起”的代表。石涛逃于禅而隐于画,国破家亡的打击和痛苦,陶铸和焕发了他的绘画品性和才华。他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纵览五湖三泖(松江古有三泖湖),越烟吴月,江南名秀,搜遍匡庐、黄山、华岳诸山万千丘壑,乃至远游燕、鲁众多胜地,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于是画出了山山水水的千情万态,留下了无数精劲秀逸之致、奇气异彩横溢的作品,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 石涛天性颖悟,能把握住世间变动的法则,借用为绘画创作的法则。他认为宇宙是由无生一,由一生多,由多复归于一。而他的画风与他的理论是基本一致的,因此画面上表现的多是一片虚无缥缈,不着色相的格调。作画是在借天地万物之形质来写自己的感情,抒发胸中的意兴。石涛重主观感情的表现,平生又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便用笔墨表现出来。画面上无论画题、画境、笔墨,都是简放自然,趣味无穷。 画面将“梅”、“竹”、“水仙”、“寿石”统而为一,既表梅花竹菊之清高气节,又有“神仙祝寿”之吉祥寓意。铜枝铁干、玉带冰条、绕空浮翠,均为石涛笔下典型的画面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