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枚 松崖论道
CHEN MEI SCHOLAR UNDER CLIFF
有清一代,四王称道,四僧忤逆,金陵逸致,画派林立,超迈前代,卓有成就。陈枚以细腻清秀的宫廷画风在名家辈出的清代仍然占有自己的位置。《国朝画识》中说陈枚:“掩关不出,焚膏继晷,凡宋元人名画极意临摹。”“经历寒暑,始取其画付装潢家。”时画院待诏陈善偶见其画,大为褒赞,谓“相好中无此笔墨”。后结识遂成莫逆之交,并荐于朝而成为一名宫廷画家。 陈枚绘画传统功力深厚,受宫廷画派影响,能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所作若放大观之,峰峦林木、山石流水、屋宇桥梁、往来人物皆色色俱备,用笔之妙可与巨幅同。曾与孙佑、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人同绘《清明上河图》卷等。陈枚画域广阔,山水、人物、楼阁等无所不通。其画作细密、工致,画风淡雅,色泽清秀,正如恽寿平《南田画学》:“妙在平淡,而奇不能过也;妙在浅近,而远不能过也;妙在一山一水,而千崖万壑不能过也;妙在一笔,而众家服习不能过也。”陈枚学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他在技法上也吸取西洋画法。陈枚曾因描摹古画过于细致而双眼受到严重伤害,由此也可见其作画之精神。 此幅《松崖论道》构图完整,主次分明。整幅作品用笔精细,以高山巨石,苍松翠竹构图,凸显高士之论道隐逸情怀。两个书童陪侍三位高士在深山老林,仰望被古藤缠绕的苍松,谈经论道,仿佛在四时变幻中慨叹岁月之无穷,领悟宇宙人生之永恒。中国画讲究因心造境,静观自得,静观是一种精神。透过画面,可以想见作者造境之心,通造化之妙,齐造化之功,也许这就是陈枚想要达到的中国画所探究的至高境界。因陈枚去世较早,留下的画作较少,《松崖论道》无疑是一幅难得的且为珍贵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