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徵奇 灵岩泰岱图
GE ZHENGQI LANDSCAPE
葛徵奇(?-1645)字无奇,一字轮以,号介龛,浙江海宁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善画山水,尝以自负。侧室李因擅画花卉,得徐黄遗意。李因(1610-1685),字今生,号是庵、龛山逸史,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葛征奇妾。工水墨画, 山水花鸟兼善,在明末清初颇具影响力。夫妻曲房静几,互以绘事为娱。葛无奇尝语人曰:“山水姬不如我,花卉我不如姬。”。 李因花鸟受陈淳影响,又重师造化,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使其作品避开了女性画家惯有的构图小气,笔致纤弱等弊病,苍老无闺阁气,以形写神的艺术风貌备受时人赞许。李因与葛征奇共同生活了十七年,伉俪情深。其早岁为风尘女子,富诗才,因《咏梅诗》“一枝留待晚春开”句,为葛征奇慕而聘之。随葛从宦十余年间,与葛整日周旋砚席间,互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荷鸳图》轴是李因33岁创作的一幅花鸟画。可证李因夫妇恩爱情笃,作品雅有闺中情趣。李因对鸳鸯画深怀好感,曾多次画过这类题材。如其60岁创作《芙蓉鸳鸯图》轴(上海博物馆藏),61岁的《桃花鸳鸯图》轴(苏州市博物馆藏);71岁的《荷花鸳鸯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等。 葛徵奇传世作品无多,仅崇祯七年(1634)作《溪山清趣图》,图录于《支那名画宝鉴》;崇祯十三年(1640)作金笺《山水图册》十开,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灵岩泰岱图》为其友人黄鲁直而作,款中题鲁直兄有东兖之行,“过灵巗,登泰岱,探无字碑;历黄华,观泗水,酌趵突泉。”饱览齐鲁大地名山胜水。葛徵奇将其“上梯绝壁,下紤穷渊”的形迹收入画卷,以倪黄笔墨,移步换景,用墨沉着,浓淡相宜,功力颇深。自谓“不似余向时草草应酬”乃其锐意创新、苦心经营之作。卷末哈麟称其可谓“生平第一杰作”也。 古画多作临摹拟古,游历名山大川而直抒胸臆者少之。跋中葛徵奇自谓羡慕郦道元《水经注》、郭璞《山海经》中意境,学司马子长“枕流漱石”,足迹“北抵幽蓟,南逾粤岭”在当时文人中活动范围极广。李因婚后亦随葛征奇“溯太湖、渡金焦、涉黄河、泛济水、达幽燕”游历各地。伉俪二人身临其境,探幽寻秘,将山水以生动的笔触表达出来,可居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