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 松荫夜话图
PAN TIANSHOU LANDSCAPE

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是潘天寿艺术风格的成熟时期。时局动荡,流离颠沛,这一阶段作品数量较少,而山水作品尤其稀罕。是幅描绘隐居山林的散淡生活,表现其钟爱的淡泊宁静。“山居”的创作最早可追溯至1931年的《山居图》,四十年代初所见较多,如1941年的《山居图》、1944年的《山庄晤旧》等,且往往具上款,送给亲近的朋友,寄托了画家远离世俗喧嚣的文人理想。

潘天寿早期山水构图饱满壅塞,皴法繁密,后经过大刀阔斧的刻意经营,至四十年代形成疏放有致的构图语言,完成从仿古向个人创作的转变。此幅《松荫夜话图》近景以一棵遒劲的松树入画,干湿并用,进而以柏叶、矮栅、树干等物象处理画面起承转结的关系,构成作品的“骨架组合”,以线为骨,勾连作品气脉,使之充满张力并极具稳定感。丛竹芭蕉、陋屋庭院则置于“骨架”之中,从而与前景诸物象形成一个巧妙的透视关系。以浓墨涂抹更让画面感觉雄健老辣,松动的几笔乃为透气画眼,虚实相生,也点出画题所在。远景青山又陡峭入天,纵向皴擦增添强烈、紧张、惊险之感。笔墨在劲健中更趋严谨,画中多用侧锋方笔,以勾勒为主,而少皴法,笔致苍辣果断,浓墨勾勒出树、石、屋舍轮廓,复以淡赭、花青略平涂局部,“色不碍墨”,凝重中又不乏松润之趣。显然已跳脱前人藩篱,卓然成家。

画中竹篱围起一处院落,屋舍门窗洞开,松风阵阵,丛竹芭蕉,庭院陋屋,两位高士对坐在屋内品茗晤谈,相谈甚欢。与此前数幅山居图相比,本幅图轴近景、中景、远景的构图堪称完美,是潘氏此类题材中的绝佳典范。屋内桌案一端,参差堆叠着一摞书籍,院中置石几矮凳,石案上,摆放着一盆兰草,可见主人的雅兴。篱笆院外,芭蕉、竹篁正茂郁蓬勃的生长,构建出一方野逸幽谧的世外桃源。可见潘公在乱世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此来应小住,剪韭共加餐”,又展现其对山林生活颇感乐趣和满足。

画家题款为自作的五言律诗,风高骨峻,收录于1944年自辑的《听天阁诗存》,正呼应画面主题,流露出画家淡泊清高的精神境界。此时,潘天寿上马国立艺专校长,信奉身教重于言传,以高尚的人格感化师生。同时他锐意整顿校务,力图振兴艺专。本年抗战胜利,国立艺专返回杭州,10月开始正式上课,八年流离的生活至此结束。画中可见其重新收拾旧山河乐观豁达的心境。

※637

潘天寿(1897-1971) 松荫夜话图

纸本镜心 1945年作

款识:好友久离别,晤言倍觉欢。峰青昨夜雨,花紫隔林峦。世乱人(多)隐,天高春尚寒。此来应小住,剪韭共加餐。乙酉芙蓉开候懒头陀寿。
钤印:潘天寿、寿康庆
出版:《中国文物精品珍藏选-近现代名家书画选》P37,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PAN TIANSHOU LANDSCAPE
Mounted and framed, paper 1945
100.5×43.5 cm 39 5/8×17 1/8 in 约3.9平尺
RMB: 5,500,000-6,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