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湖山欲雨 松风琴韵
黄宾虹的画作留存于世的不少,而晚年受目力所限所作却不多,《松风琴韵》与《湖山欲雨》均为黄宾虹晚年赠送给友人—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傅雷的佳作,因而显得弥足珍贵。黄宾虹与傅雷是平生知己,交谊颇厚,傅雷一生宣扬黄宾虹艺术,此二件作品可谓是二人友情的见证。
《松风琴韵》是画家去世前一年所作,由于目疾原因,黄宾虹生命最后一个时期的绘画无法追求精准的轮廓与细微的笔墨刻画,而是将几十年蓄积的功力与情怀完全释放到相对粗笔的山水之中。画面中山峦层层错落,一棵高大的古松在山间蜿蜒伸展,起到整合画面的作用。曲折的小径将观者的视觉目光引向独坐山谷弹琴的高士,气韵高古。画幅满纸云烟,虚实相生。构图平中出奇,足见黄宾虹冥心玄化之匠心。画面严实坚厚,给人以厚实苍茫之感。此画的用笔与用水看似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章法与规律,极富墨彩,耐人玩味。
《湖山欲雨》为黄宾虹89岁所作,此画将水墨的淹润和华滋推到了一个极致。此图黄宾虹非常重视线条、点墨、笔触和质感,点线结合,密集的点增加了画面的浑厚,呈现出的一种方向感和韵律感。勾写山廓、树杆的逸笔草草的线条如风舞动,让风雨前的山中草木摇曳生姿,自然微妙的留白似飘拂着游走的水气云雾。全图充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张力。此幅《湖山欲雨》似乎能让人闻得到土壤草木的气息,而密密匝匝的点染本身又呈现出丰富的华滋之美,塑造出一种"可居可游"的意境。
黄宾虹强调画以自然为美,"浑厚华滋"因而成为他追求的美学境界,他把对于自然之美的情感高度地融入了他的艺术创作之中,使自由与自然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黄宾虹晚年自七十多岁后,把"平、留、圆、重、变"五笔法再次提升,明确了线条的理法和质量,善用古人笔法之意而不用其形。正如《松风琴韵》与《湖山欲雨》上的线条表现,柔韧饱满、苍浑静穆,无一轻俏浮滑之笔。晚年的黄宾虹山水画特别强调线条质量,他以金石篆书的线条来强化画的风骨,使之形成苍劲老辣、浑厚古拙、大气磅礴、意境深邃的特色。
黄宾虹(1865-1955) 湖山欲雨 松风琴韵
纸本立轴
款识:△湖山欲雨。怒厂先生博笑。宾虹庚寅年八十又七。
△松风琴韵。怒厂先生鉴正。宾虹年九十又一。
钤印:黄宾虹(2次)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赵军识予向书画之印(2次)
出版:湖山欲雨
1、《黄宾虹书画选》P114,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
2、《中国近现代名家翰墨选》P12,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3、《黄宾虹书画专集》P170,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4、《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P116,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5、《纪念黄宾虹先生诞辰145周年——黄宾虹书画展》p30,浙江省文化厅、
浙江省图书馆,2010年。
6、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P241,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松风琴韵
1、《冰上飞鸿——黄宾虹书画集》P3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2、《中国近现代名家翰墨选》P15,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3、《黄宾虹书画选》P30,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4、《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封底,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5、《黄宾虹书画专集》P212,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6、 Friendship in Art-Fou Lei and Huang Binhong page 157,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7、《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P146,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8、《纪念黄宾虹先生诞辰145周年——黄宾虹书画展》p42,浙江省文化厅、
浙江省图书馆,2010年。
9、《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P246,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备注:1、傅雷上款。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著有《傅雷译文集》。
2、荣宝斋旧藏。
HUANG BINHONG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paper
68×30.5 cm 26 3/4×12 in 约1.9平尺
83×33 cm 32 5/8×13 in 约2.50平尺
RMB: 3,800,000-4,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