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幽谷话旧

《幽谷话旧》作于1942年,笔墨酣畅,气势磅礴,为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巅峰之作。金刚坡是抗战时期傅抱石来重庆后寄居的地方,朝夕于斯长达八年之久,浑朴的巴山蜀水滋润了他的笔墨,使他在不惑之年就完成了画风的转变和风格的定型。贫居重庆乡下的傅抱石恰与他夙兴夜寐的山水不谋而合,两相生发,顿使山川增色,更让笔墨生辉。石涛所谓“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在他身上得到了真实的印证。在饱览山川,坐观风云,纵情笔墨,得烟霞供养的同时,他那一套被美术界称为 “抱石皴”的表现山水的笔墨语言就不期而然地形成了。

  此幅《幽谷话旧》体现了傅抱石四十年代中期笔下屡见处理手法。此画用破笔散锋入纸,笔尖、笔肚、笔根同时作用,快速地横涂竖抹,循环往复,浓淡互破,虚实相生,又以饱和而充足的水分,大块面地用墨衍色,使之水乳交融,生机勃勃,元气淋漓,与滋润多雨、雾气弥漫、潮湿深厚、植被丰茂的蜀地山水黯然吻合。图中布局严谨,左上角山坡陡峭、如遭斧削,有小路呈“之”字型沿山坡而辟。右下方老树横伸而出,枝叶茂密,两者如犄角相峙,画面自生均衡之势。画面细节讲究,无论岩块、绿竹、红树,穿插层叠,安排密而不乱,井然有序。傅抱石在最稠密的地方以留白腾出空间,置两高士聚首其中,相晤幽谷,闻话于林荫深处,有遗世忘机之感,也是画家当下心境寄托之写照。画中主体凸现出来,显隐对比,妙趣横生!

  傅抱石打破了传统画法钩、皴、染、点,分步进行的惯例,以不可一世的气概,挥毫泼墨如入无人之境的风度,心与手谐,神与物游,用笔而不被笔所用,写景而不被景所困,以神写形,得鱼忘筌,独夺山川之魂。勾皴点染已无暇计较而无所不用其极,画面之上往往是百草丰茂,峰峦起伏,万壑奔流之状,而风雨满纸,铺天盖地,浑然一体,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难怪他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

傅抱石(1904-1965) 幽谷话旧

纸本立轴 1942年作

款识: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壬午冬也。
钤印:傅、抱石大利、抱石斋
鉴藏印:炽云珍赏
出版:1. 《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P20,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2. 《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作品选》P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备注:香港集古斋旧藏。
FU BAOSHI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paper dated 1942
89×57 cm 35×22 1/2 in 约4.6平尺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成交价:RMB 17,250,000

匡时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