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东风浓艳

“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书画家徐渭这句话中的每个字皆可作为对王雪涛作品的诠释。观赏王雪涛的画,会立刻为他画面灵动的气韵所慑住,反复细玩,却是余味不尽。

  王雪涛作为现代中国杰出的花鸟画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他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他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王雪涛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他在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花鸟画已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至今无人出其右。

  王海涛的花卉画广吸外国的色彩经验,用法丰富以表现固有色为主的传统技法。他长时期进行写生,使其画面丰富多彩,趣味淳厚,激发了生命的机运。王雪涛热爱自然的一蔬一木,在他的笔下,充分表达造物所赋予自然界每一个体生存的尊严,充满欣悦之情而活生生地呈现在观者的眼前。此幅《东风浓艳》即为他花卉画的典型佳作。

  牡丹是历代大家所喜爱的一个花卉,唐代人赏牡丹成了长安、洛阳的一大风尚,文人、画工以此为题写诗作画的诸多,封建文人更将它作为富贵象征来描绘的。此幅《东风浓艳》是王雪涛于创作顶峰时期在自家庭院的偶然之笔,画家以墨色描画枝叶,衬托红色花头,突破了红花一定要绿叶来扶的格式,除却了柔媚富贵之气。用色虽然减少,但整体效果突出而庄重;运用得好,色彩感觉未必是单调的,同时也更能在枝叶上发挥笔墨效果。画家以画幅中的留白活跃了过于浓艳的色调,对比之下也更增添了花的晶莹。此幅画中色彩的巧妙运用为画面增添音乐感和韵律,整体色调是由红艳的牡丹花与青绿的墨业形成,同时青紫、灰红、黄绿三种色调又能协调为一体,色彩感觉丰富而协调。观其绘画,会震惊于他对于“观物”的精细,以及对于描绘对象造型的把握,非常生动而美妙。

  清代的邵梅臣曾说:“作画得形似易,得神为难,写意得神更难,青藤老人言,学之二十年,见白纸尚不敢着墨。其难可知矣!”而王雪涛却深得画中精髓:他将中国画结构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主线、辅线、破线”相辅相生的关系,并加以引伸。在一幅墨笔牡丹画稿上曾题曰:“破墨法”,并注“泼误破”,将中国画的基本法则中章法、布局概括为“引、伸、堵、泄、回”,这看似简单的“五字诀”,却都是源自中国画的基本立意之“气”而生成。王雪涛不但将五点运用于自身的创作同时也以这五点评述大多数古人、近人和今人之作,甚至西洋画家作品。

  1933 年白石翁为雪涛书画合璧册上题道:“雪涛仁弟近画大似白阳、复堂流辈,因题一绝句……吾贤下笔如人意,羡汝成名鬓未丝”。 1935 年,白石又在雪涛摹白阳山人卷上书跋:“前朝白阳山人长于花草,一时名振后人,师之者众,皆能栩栩自许。得其笔姿秀雅者,惟吾贤”。 足见雪涛在技法上,不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的迅速成长过程,同时亦可看出齐白石对王雪涛脱胎于自己画技、别图新径的喜悦与鼓舞。但从30 年代以后雪涛似乎已全然脱离了白石“画风” 一事来看,可谓雪涛深深得其画理,自寻险路攀爬,而师生情谊几无间隙矣。

王雪涛 东风浓艳

纸本立轴

款识:东风浓艳。迟园晴窗,雪涛写。
钤印:瓦壶斋、王雪涛印、人长寿
WANG XUETAO PEONIES
Hanging scroll, paper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 4,600,000

匡时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