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俨少-江南山色
陆俨少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大师之一。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博学的文化素养,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是现代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座高峰。他的山水画创作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李可染并称为“北李南陆”。
此《江南山色册》作于一九六二年,封面为其子陆亨题签。扉页为谢稚柳与陈佩秋所题。其余为十桢精彩的山水画作,每一页都是一副完整独立的作品,或高山仰止,或屋舍俨然,或渔船毕集,或山中精舍,无一不让人惊叹, 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之感。其山水画具有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浩然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气质,近视远观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其独创的风貌,氤氲的笔墨,灵动的意韵,均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如其中《天目山麓对景写生图》,画面充实而饱满,设色优雅别致,远山靠墨色变化来凸显层次,少见枯笔,水墨淋漓的渗化中缀以相应的点苔,以淡色花青加以渲染,中景是一条分叉的小路,路边几株大树的墨色极为浓重,路上似有六名挑山工,用淡墨勾成,并不显得突出,陆俨少论用墨,主张“用笔既好,用墨自来。”他认为所称“墨分五色”,用笔不好绝无五色之妙。关键还在用笔上,墨由笔生,笔不偏枯,墨自丰腴。近景是硕大的芭蕉和两间瓦房,这种类似的构图在陆俨少的画作中时常出现。另有一幅天目山写生,画分两段,浓重的远山和浓郁的树林,中间以云海相隔,树林下掩藏着几间低矮的瓦房,衬托出高山的气魄和宏伟。
面对实景,陆俨少大都采用默记的方法,但有时也“用铅笔勾稿”,以帮助记录。而出于面对写生的情绪感染,他会更着意于笔墨的铺陈性,注重去连续成片地运笔,又因多用了些浓重郁密的湿墨,其下笔速度往往会略微加快,笔端很自然地流露出率性的笔触,虽然其中略有粗头乱服的荒率,倒也不禁自然流露出几分天真。设色方面,陆俨少强调单纯,要偏重一个调子,不要红一块,绿一块,没有一个主调。所以我们看到其作品并无绚烂的色彩,却十分讲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