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东山携妓
张大千的人物画,无论是高士题材、还是仕女题材,往往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无论是早年的俊逸秀美、中年的精工富丽,还是晚年的沉郁朴拙,都令人感慨其人物画创作兼具古今的眼界、深厚扎实的传统基础,折服于其笔下人物清丽雅逸的名士风度。
《东山携妓》描绘东晋名流谢安的事迹。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晚年隐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山,整日纵情诗酒、山水,出游必携歌妓同行。本幅画中谢安胡须飘洒、神色自若,由歌妓们围绕簇拥,缓步前行。张大千一向喜欢“高士”题材,具有很强的自寓性,是其自写尘貌的笔墨倾诉方式。可以说高士图是大千内心思意的一种投射,高士的心境和生活正是他所向往和追求的。高士之风度翩翩,犹如大千内心之纯粹画境,令人倾慕。图中以丛竹为背景,以墨笔勾描,线条带有书法浓、淡、干、湿的变化趣味。高洁清雅。中景人物主角谢安步履稳健,宽袍大袖,慈眉善目,长髯飘於胸前。衣纹用李龙眠复勾法,以浅赭石上色,简约灵动,神采奕奕。此作较好地表现了作为旷世文豪的谢安,俊美儒雅,风度翩然。此画中谢安的身躯占据中央位置,比例较身旁的女子更形突出,衬托出主人公气宇轩昂的姿态。两名女子手托立于男子右侧,一位削肩美人完全以背面展示,身材窈窕;另一位执琴而立,端妍秀丽。 仕女画是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其成就很少有人能超越。
《东山携妓》当属张大千三十年代的作品。 三十年代以前,张大千仕女画的风格主要是继承了清末任伯年、费丹旭等人物画的传统,人物造型纤柔细弱,形象略带病态的清秀。三十年代,张大千开始转而向明代的唐寅、吴伟、张风等人的仕女画作品学习。这个时期他的仕女画人物造型温婉娴静,清雅小巧,风格灵秀;衣纹则是以淡墨写意法勾勒,用笔轻快简洁。 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写生,其后来的人物画发展成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这幅《东山携妓》的艺术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充分画出了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他笔下的人物画既有古人遗风,又有着时代气息,姿态风韵、颇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