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宾虹-晴峦暖翠
《晴峦暖翠》创作于1935年黄宾虹七十二岁之际,时画家任上海博物馆理事及暨南大学教授,是年初夏,应广西省政府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再赴南宁,担任“全省中等学校教职员暑期讲习班”讲师,其间与港中名画家李凤坡、张谷雏、黄般若及蔡哲夫等同游九龙半岛,商榷绘事,于绘画理论有诸多思考,皆体现在其作品中。
《晴峦暖翠》是一件构图谨严、内容丰富、节奏明快的山水精品,基本以三段式构图法,描绘了九龙半岛的一段游历心路。画面的纵向构图延长了审美空间: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体,中景处山石、树木与亭台楼阁院落井然有序,近景处则延续了山石树木,并有湍湍水流。画面体现了章法上的虚实、敏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墨色明暗层次变化分明,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礡。
此幅山水主峰突出,群峰簇拥,画面饱满,予人厚实苍茫之感。山石树木运笔飞动,全以笔胜,也以墨胜,密不透风,疏可走马,骨法用笔中透出生动的气韵。流泉溪涧,留有委婉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涤荡空灵。画幅满纸云烟,但不促迫,并没有滞塞之感,“计白当黑”的艺术效果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由于层层错落,并无上重下轻之弊。构图平中出奇,实处见虚,足见黄宾虹冥心玄化之匠心。此幅笔墨精炼,意境郁勃澹宕,为黄宾虹山水佳作,亦体现了其山水风格向浑厚华滋转型之探索。
黄宾虹一生坚守文人画特有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语言的传统。并努力去自然中求索验证古人的笔墨技法。这幅作品点、线结合,密集的点增加了画面的浑厚,又使画面呈现出的一种方向感和韵律感。黄宾虹以书法用笔表现自然之美和经营画面形式,也是其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该图虽然用笔简淡,但是更接近山石茂林的自然质感,并且将山体与自然空间里的湿润空气融合在一个微妙的关系里,似乎能闻得到土壤草木的气息,而密密匝匝的点染本身又呈现出丰富的华滋之美,自然融通的留白和山中屋宇、路径更是塑造出一种“可居可游”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