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 杜甫诗意图卷
ZHANG DAQIANLANDSCAPE
旧京和平门外五道庙,有一家饭庄—春华楼,有人把春华楼列为京城“八大楼”之一。当年文人、画家多会于此。张大千到北平必至春华楼,白永吉以掌柜身份为张大千亲手烹调,留下了一段画界领袖与餐饮界高手交好的佳话。
《杜甫诗意》为大千赠老友“北平第一名厨”——春华楼掌柜白永吉之作,白氏和大千关系非同寻常,张大千是一风流才子,钱到手便挥霍净尽。他在春华楼大宴宾朋,白永吉不但不收费,有时还要向张大千提供零用钱,按张大千常用的话就是“把几个铜板”。但是他俩绝不是金钱与酒肉的关系,而是对书画的共同爱好。张大千曾答应每年给白永吉画一幅长卷,至于中堂、条幅与扇面更是不在话下。
白先生不仅善于烹饪,也精于鉴赏,大千先生深知这位朋友懂收藏,每每作画必是用心之作。“文革”开始后,白老先生虽故去多年,其家仍未躲过“抄家”,收藏书画失散几尽,乃至落实政策,有的发还,有的被“收购”。存留之画,难得之余,也记录着张大千与白永吉的书画情缘。
张大千以善摹石涛画作名世,堪称清湘老人后身,有关他和石涛画作之间的故事演绎了画坛上的多少佳话。石涛上人天才横溢,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亦无所不精,更能不拘成法,超越千古,得山川之蒙养,写一己之性灵,自我作古,独立门户,为后世画人开一大方便法门。越三百年,又横空出世一大千,其笔底逸气纵横,深得清湘老人笔意,水墨氤氲间,已觉生气拂拂从十指间出焉。
此卷为1935年张大千在和于非闇等同道好友聚会时即兴挥洒而成,在数个时辰内能画出如此寻丈巨作,足可见大千对于石涛研习之深入,技巧之精熟。卷首长松挺立,岸柳摇风,溪桥横斜、坡坨纵横,中段峰峦迭嶂,拔地参天,密不透风,山峦后庭院错落,更显一派生机。末段又豁然开朗,江上山亭屹立,舟楫飞驰,大江东去,一泻千里,极为快意!
本品为张大千中期写意山水作品。
他初学石涛,继而上溯唐、宋、元、明诸家,博采众长,融而化一。此作采用横式构图,整体的山水之境由粗笔淡墨勾出,画面由中部的山峦铺开,山体有峭立陡峻、斜倚伸展、平缓绵延之不同形态,笔法粗细结合,或苍劲有力或弯曲柔婉,布局疏密有致,墨色随之而变化。树木表现虚实不一,勾皴之外兼之焦墨渴笔、晕染之法,多次渲染使其显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之分。人物同亭宇、桥梁穿插安置于山林之中,简笔勾勒,近树根枝分明,远树只以点戳表之。巧妙运用留白与桥、舟表现溪水。设色方面,层次分明,淡花青与汁绿晕出树木胎点,赭石表房屋,淡花青表屋瓦,重复晕染,富于变化。
大千此作较之石涛更多一种清逸之气,读之另人神畅,令人有千里卧游之感,所谓“丹青胜于画工”,观此卷可以为证!该画引首有溥心畲题“少陵诗意”四字,笔意苍茫中不乏俊爽之姿。
此画造境苍劲险峻、郁勃飞动,兼而有之,与杜甫诗境相契合,堪称大千平生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