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寿 石寿
PAN TIANSHOU LONGEVITY
潘天寿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
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潘天寿绘画形能精简而意远,笔墨凝炼而沉健。
石头为潘天寿绘画常见的题材,往往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此幅《石寿》独绘一方巨石,巨石方长起棱角,视
平线贴近地面,石头的千钧重量和坚硬的质地艺术地表现出来。潘天寿巧妙地运用“变实为虚”的方法,只用粗笔纯墨画出石的轮廓,线条中显出凝练沉健,铁画金钩,笔力雄健。石面皴擦简约,唯取其形,将体块转换成了框架,让人对岩石的厚重感一目了然。巨石左侧兰草生机勃发、清灵婉秀、如沐新装,巨石右侧朱红色灵芝设色艳丽、点染细心、趣韵横生。潘天寿笔下的一块巨石和杂生在山岩间的野草能使人见到宇宙之广大,从闲静幽寂的野趣中感觉到繁荣喧欢的意境。不难看出作者每画一笔,都精心推敲,一丝不苟,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此幅《石寿》讲究大小、疏密、正斜、错落等章法结构,笔墨运用纵横交错,气势磅礴。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对比极其强烈,又和谐协调,韵致独到,生动洗练,应了郑板桥所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追求。
《石寿》创作于1957年,潘天寿曾说自己是老家雷婆头峰上的一块石头,所以此幅《石寿》是潘天寿对自己性格的比喻,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文革前的十年,潘天寿完成了从古典中国画大师向现代中国画大师的过渡。此时他绘画风格更强烈了,那种强骨静气的雄风,钢筋铁骨般的现代结构美,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感,正如潘天寿诗中自喻:“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龙张一军”,何等自信,何等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