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寿 竹石鸲鹆
PAN TIANSHOU BIRD ON ROCK
潘天寿作画,无论巨幅、小帧,因是以大写意手法为主,看上去有时粗枝大叶,寥寥数笔,但其每作一画,必独处静室,苦心孤诣,从构思到下笔,无不高度缜密的提炼、概括。平凡题材经潘天寿入
手,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此幅《竹石鸲鹆》创作于1962年,是潘天寿艺术风格集大成时期的作品。
潘天寿构图,追求“造险”、“破险”。此幅《竹石鸲鹆》,坡石在画面底部斜斜穿过,这种构图使人觉得已入险境而气势扼塞,而坡石之中点缀的苔点和上端点缀的几根细竹使画幅布局转危为安。矩形石块与以圆浑为主的鸲鹆和苔点之间体块的关系,形成形式上的对比,独特而协调。画面上物象的位置,关系不但平衡,而且令全作顿生奇崛之感。鸲鹆目光闪闪,雄踞石上,有睥睨一切之慨,达到了“气韵兼力”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整幅画面的景物布置充满视觉张力的同时,又产生内在联系,这种深邃的构成意识,被评论家郎绍君称之为“理性编织”的特征。
潘天寿一贯笔墨苍古、凝炼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散发慑人心魄的力量。此画采用硬毫笔作画,画中以方笔侧锋为主,显得十分刚劲,充满厚重感。全画用笔刚劲,纵横驰骤、老辣酣畅。在用墨上,节奏分明,鸲鹆墨色最重,坡石用赭色,苔点用淡墨,竹叶、竹枝浓淡相破,墨色变化微妙但全局的色调关系响亮明确,绝无闷、塞、花、空之弊。
《竹石鸲鹆》中浓重的墨色与“力能扛鼎”的线质,显发了潘天寿高超的水墨技巧,赋水墨以有深度、有质感的变化,使之具有新鲜活泼的生命感,显示出其“天惊地怪见落笔”的独特艺术品格。潘天寿在惨淡经营、成竹在胸之慨的同时,又得到解衣盘礴、元气淋漓的审美感受,每笔都是功力、人生哲理、学术修为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