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 湘夫人
FU BAOSHI THE BAUTY
傅抱石先生的人物画,取材古典诗词,格调高古,是他在山水画以外寄情寓意的另一种表达。以《九歌》为题材,他便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作品,其中《湘夫人》是傅抱石最喜欢表达的题材。 上世纪3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的傅抱石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郭沫若,此后,二人亦师亦友的保持联系。1937年7月抗战爆发,当时郭沫若在重庆主持抗战宣传工作,傅抱石也应邀赴重庆担任三厅秘书,由此开始了他艺术的高峰—重庆金刚坡时期。 傅抱石在担任三厅秘书期间,政治思想上深受郭氏影响。为回应抗战号召,1942 年郭沫若创作了历史话剧—《屈原》。次年,傅抱石作《湘夫人》,这可看作是郭氏对人物画 “成教化,助人伦”文艺创作思想的呼应,也能满足傅抱石以画寄情的思想抱负。 此副《湘夫人》作于一九四五年,图中的湘夫人,是傅抱石理想中的女性美的标志。她含有深情,襟怀洒落,高洁典雅,超然脱俗。湘夫人立于浩渺的湖水上,衣袂飘飘,落叶飞舞,遥望远方,浓郁的思慕之情和淡淡的忧伤凝聚在明媚的脸庞上。湘夫人的造型应参照了唐代仕女画,体态优美,姿容潇洒,面目丰腴,眉目含情,既有神的飘逸之态,又有人的丰富感情。画法上,人物线描流畅劲健,落叶点厾洒脱淋漓,相互对照中,愈显精彩。整幅形体轻灵,色彩淡雅,甚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