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号"虎痴",是当代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二哥,以画虎名噪一时。对画虎特别痴迷,爱虎画虎,情有独钟。其性格刚烈、嫉恶如仇,曾是民初革命的功臣,后来辞官归隐,专心致志地从事绘画。为了观察猛虎一举一动,曾亲自饲养老虎。在寓居苏州网师园的岁月里,别出心裁,采用《西厢记》十二句艳词,画了十二幅虎图,取名为《十二金钗图》。图谱中"虎儿"或蹲或卧,或伏或跃,或潜行或狂啸,千姿百态,无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再配以摘自《西厢记》十二句艳词,将可爱的老虎加以人格化,百媚柔美,古今绝伦。
张善孖将《西厢记》十二句艳词巧妙地出现于十二幅老虎画谱中,如此"痴迷"情况,实在令人大惑不解。原来画家通过图词搭配的异常举动,深深地隐藏着作者愤世嫉俗的难言苦衷。国破家亡之秋,张善孖多借画虎发出呼吁,希望大家多创作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佳作来支援国家抗日战争。无论在颠沛的旅途中,还是在客栈昏黄的灯光下,张善孖画了很多虎,分赠给前方将士和友人,鼓励他们发扬雄风,奋勇杀敌,保卫国家。 清末民初,大书法家、诗人曾熙见到张善孖的《十二金钗图》虎画图册时,不禁为之拍案称快"此系虎画中一绝也",并惊呼"嗟乎张生,何讽世之深耶!"
画虎,动态神情的微妙难以捕捉,虎的性灵与情趣尤难传达。要将虎有骨、有肉、有神,皮毛彪炳斑烂,连毛色的光泽感也表现出来,才识画虎的最高境界。正因为爱虎养虎,张善孖对老虎的习性非常了解,能深刻地把握其动态,不失于流俗。他画虎同前人颇有不同,前人画虎着重表现虎威,形体结构不免有失,而善孖笔下的老虎,既不失威猛,又富有人性。
《十二金钗图》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每只老虎形象各异、特征鲜明,同时个体之间相互呼应、顾全大局。画中伏卧着的猛虎,有的正将跃起,有的还在酣睡,有的在窥视,有的在怒吼……不管老虎形象是或伏或卧或昂首或回顾,张善孖并没有拘束于单只虎的生理解剖,或只一味把握虎的个体形象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独立的的音符谱成一篇精彩的乐章。画面中作为老虎所处环境的配景,同样精妙。无论背景是山峦、竹林还是松柏,在画家精炼的笔墨的描绘下,既有独立审美价值,又成功的烘托了画面主题。整幅画面结构缜密,构图饱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虎的强烈感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
张善孖,号"虎痴",是当代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二哥,以画虎名噪一时。对画虎特别痴迷,爱虎画虎,情有独钟。其性格刚烈、嫉恶如仇,曾是民初革命的功臣,后来辞官归隐,专心致志地从事绘画。为了观察猛虎一举一动,曾亲自饲养老虎。在寓居苏州网师园的岁月里,别出心裁,采用《西厢记》十二句艳词,画了十二幅虎图,取名为《十二金钗图》。图谱中"虎儿"或蹲或卧,或伏或跃,或潜行或狂啸,千姿百态,无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再配以摘自《西厢记》十二句艳词,将可爱的老虎加以人格化,百媚柔美,古今绝伦。
张善孖将《西厢记》十二句艳词巧妙地出现于十二幅老虎画谱中,如此"痴迷"情况,实在令人大惑不解。原来画家通过图词搭配的异常举动,深深地隐藏着作者愤世嫉俗的难言苦衷。国破家亡之秋,张善孖多借画虎发出呼吁,希望大家多创作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佳作来支援国家抗日战争。无论在颠沛的旅途中,还是在客栈昏黄的灯光下,张善孖画了很多虎,分赠给前方将士和友人,鼓励他们发扬雄风,奋勇杀敌,保卫国家。
清末民初,大书法家、诗人曾熙见到张善孖的《十二金钗图》虎画图册时,不禁为之拍案称快"此系虎画中一绝也",并惊呼"嗟乎张生,何讽世之深耶!"
画虎,动态神情的微妙难以捕捉,虎的性灵与情趣尤难传达。要将虎有骨、有肉、有神,皮毛彪炳斑烂,连毛色的光泽感也表现出来,才识画虎的最高境界。正因为爱虎养虎,张善孖对老虎的习性非常了解,能深刻地把握其动态,不失于流俗。他画虎同前人颇有不同,前人画虎着重表现虎威,形体结构不免有失,而善孖笔下的老虎,既不失威猛,又富有人性。
《十二金钗图》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每只老虎形象各异、特征鲜明,同时个体之间相互呼应、顾全大局。画中伏卧着的猛虎,有的正将跃起,有的还在酣睡,有的在窥视,有的在怒吼……不管老虎形象是或伏或卧或昂首或回顾,张善孖并没有拘束于单只虎的生理解剖,或只一味把握虎的个体形象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独立的的音符谱成一篇精彩的乐章。画面中作为老虎所处环境的配景,同样精妙。无论背景是山峦、竹林还是松柏,在画家精炼的笔墨的描绘下,既有独立审美价值,又成功的烘托了画面主题。整幅画面结构缜密,构图饱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虎的强烈感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
张善孖(1882-1940) 十二金钗图
纸本立轴 1928年作
款识:△蓦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张泽善孖。
△可喜庞儿浅淡装,穿一套缟素衣裳。善子。
△行近前来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善兹。
△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张善子。
△怎不回过脸儿来。虎痴泽。
△蹑着脚步儿行。善孖。
△乍凝眸只见你鞋底光儿瘦。善孖泽。
△休题眼角留情处,只这脚踪儿将心事传,
善子写于大风堂中。
△长吁了两三声,剔团圞明月如圆镜。善知。
△镇日价情思睡昏昏。善子。
△何须媚眼传情,你不言我已省。虎痴。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戊辰秋,张善孖泽戏写。
钤印:△张泽、虎痴
△泽、善孖之鉨、张
△善孖
△虎公、张泽印、明知壮则老
△虎痴画虎、泽、善孖、大风堂
△张泽字善孖、它山之石
△张泽私印、善孖长寿、三月商都令
△张泽、善孖、人间过客△泽、张
△张泽长寿石章
△张泽、虎痴、善孖、书画禅
△善孖、张泽之印
题跋:无聊南郭,索读西厢,慨沧桑之离奇,学曼倩之戏谑。陆慎言之金屋,号着胭脂,始皇帝之灵园,贡来玉刻,七日体变公牛,哀博杀骨肉之亲,一旦成形,封使君驱食宣城之众,人兽何分。庄谐杂引本我,如来卅二变相,图他僧孺。十二金钗藉实甫之艳词,为山君之注脚,抑有识者谓我非乎?虎痴善孖又识。
出版:1、《十二金钗图》大东书局,1928年。
2、《十二金钗图》民国珂罗版,太平洋艺术社,
1930年。
3、《虎痴张善孖画选》图版30-41,人民美术
出版社,1990年。
4、《海上绘画一世纪》P78-79,上海书画出版社,
2
006年。
ZHANG SHANZI THE TWELVE TIGERS
Hanging scroll, paper
134×54.5 cm×12 52 3/4×21 1/2 in×12 约6.6平尺(每幅)
RMB: 9,000,000-1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