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多寿多子
QI BAISHI POMEGRANATE AND PEACH

齐白石晚年经陈师曾指点“衰年变法”,毅然抛弃清雅、孤淡的古代文人画风,开创浓烈豪放的“红花墨叶”派大写意风格,将中国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此作画石榴寓意多子,画桃子寓意多寿,正是民间吉祥的寓意象征。

  《多寿多子图》画面清新自然,色泽明快艳丽,造型简单朴实,轻快、祥和,充满乡间野趣。画中用墨痛快酣畅,渲染自如,笔法奔放纵横,浑厚雄健,挥洒自如,变化多端,造型简单质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下方为三个熟透的桃子,静静的卧在描绘简洁的提篮之中,提篮上方为一个已经熟到自己裂开的大石榴。提篮虽只用粗笔率意而画,却给人朴实亲切之感。蓝中的三个桃子颜色鲜艳,用没骨法写出,体型硕大,造型夸张,给人一种刚从桃园采摘归来的喜悦兴奋之感。画面上方裂开的石榴中露出的累累果实,颜色鲜艳,数目众多,让人望之,馋涎欲滴。整个画面用一枝篆意画出的石榴树枝由上而下串联起来,其枝条刚韧挺直,线条劲健有力,再配上软笔湿墨画出的叶片,把单独的两件事物巧妙的结合起来,使画面成为一个整体。桃子与石榴作为这幅画的主题,用洋红重墨渲染,意境生动。桃子在下方,起到稳定画面的作用,而石榴则高高在上,与下方的桃子互为照应,画面沉静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俗大雅,别具一格。

  白石老人的这幅作品有着淳朴的情感美。他把自己记忆中这些常见的石榴、桃子作为素材,来表现多寿多子,含蓄而又热切,充溢着民间生活的质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白石老人把文人画的精华和民间艺术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用它来表达人民对生活美好而简单的盼望。画中洋溢着浓厚的红花墨叶的笔墨趣味,这种趣味与造型的似与不似感相辅相成,笔墨的功力和趣味做到了完美的统一。

  这幅画为金勤伯旧藏。金勤伯出身于浙江吴兴一个开通中西文化的富裕世家,系京津画派领袖金城三弟金绍基之子,金氏家族中在艺术领域人才辈出。金勤伯少时即追随伯父金城学习绘画,其号景北,可见对伯父金北楼之景仰。他勤习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作品工整高古,饱醮传统、古典底蕴。复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一九四八年赴台,后担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席。在他去世后,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过“烁古鎔今:金勤伯绘画纪念展”,轰动一时。而金勤伯珍藏此画数十年,亦可见其对此作之珍爱。

齐白石(1863-1957) 多寿多子

纸本镜心

款识:多寿多子。白石并篆。
钤印:齐大
鉴藏印:勤伯鉴藏图籍书画
备注:金勤伯旧藏。
金勤伯(1910-1998),浙江吴兴人。名开业,字勤伯,号继藕、景北,以字行,斋名“倚桐阁”、“云水居”,出身于浙江吴兴金氏家族,著名画家金城之侄。
QI BAISHI POMEGRANATE AND PEACH
Mounted and framed, paper
102×34.5 cm 40 1/8×13 5/8 in 约3.2平尺
RMB: 4,800,000-5,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