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雁岩一景
LI KERANLANDSCAPE OF YANDANG

1962年的李可染,正处于艺术创造力的蓬勃期和成熟期。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三次大规模写生后,进入六十年代的李可染已经由“对景写生”进入到“采一炼十”,“以意为之”的造景(境)阶段,奠定其“李式山水”独特面貌的一批佳作相继被创造出来。

  此幅《雁岩一景》即是代表其此一时期创作水平的佳作,是一件了解李可染山水写生观的演变,以及认识李家山水画面貌特征的关键作品。从本幅作品的款识:“雁岩一景。可染作于从化。”中可以了解到,此作并非作于浙江雁荡山写生的途中,相反,作画地广东从化这一纪录,显示处此时的李可染,已经完全摆脱了对实地实景的依赖,而是将写生变成一种精神,应用创作,直接以笔墨写就理想中的雁荡山山水意境之美。

  李可染年谱显示,他与陈大羽、黄润华曾于1954年、1956年先后两次来浙江雁荡山写生创作,并画了一批写生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曾刊发于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中。

  进入到六十年代,李可染大步由“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迈进,雁荡山也由此反复进入到他的创作题材当中,从而在他独具标示的“黑山水”探索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创作于60年代前中期的《雁荡山村图》、《雁荡山下村舍》、《雁荡山百岗尖》、《雁荡山》等作品,即体现了这种努力。而此幅《雁岩一景》正是李可染雁荡题材的开拓性作品。

  在这幅画作中,黑厚的山峦、裸露的坚硬岩石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淙淙的溪流从正中的山谷中奔涌而出,加之葱郁松润欲滴的树木,密集错综的礁石,无一不写照出雁荡山地区沟谷、岩嶂的地貌特征,透露出极强的写生特征。

  而其光彩处,则在于画家大胆积墨、皴法,将山峦的前后穿插、阴阳向背以及植被的深浅疏密表现得丰富微妙;近景处活脱的溪水、杂乱之礁石则又用“飞白”、“留白”、“挤白”等手法,通过制造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山谷间的氤氲之气,溪水哗哗之声在人心底激荡。

  此外,前景处聚落式的房屋也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近乎成为李家图式的村落以及奔腾活泼的溪流,所表现出的和谐安宁而充满活力的集体生活正是当时时代精神之写照。整幅画作, 开放活泼、浑厚博大,极具其中期山水画“正中见奇”的特征,以及其在前期写生所探索出的“黑”、“满”、“崛”、“涩”的水墨山水新格局气象,昭示着其后期类似题材山水的风貌走向,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杰作。

李可染(1907-1989) 雁岩一景

纸本镜心 1962年作

款识:雁岩一景。可染作于从化。一九六二年。可染。
钤印:李、可染、可染、寄情、留赠人间
鉴藏印:王贵忱印
出版:1.《八家山水画选集》图五,(香港)集古斋有限公司,1989年。
2.《名家翰墨·李可染专号》P24,香港翰墨轩。
备注:王贵忱旧藏。
LI KERAN LANDSCAPE OF YANDANG
Mounted and framed,paper 1962
69×46 cm 27 1/8×18 1/8 in 约2.8平尺
RMB: 6,000,000-7,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