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稚柳 大利双禽
XIE ZHILIU THE BIRDS AND LITCHI
1937年,28岁的谢稚柳由官务处调到监察院当秘书。此后一段时间与李培基有同事之谊。其时,沈尹默担任监察委员。谢稚柳的秘书处就在沈尹默办公室的隔壁,故而时常谈诗论书。沈尹默大谢稚柳27年,却成为忘年之交。
壮年的谢稚柳正值春风杨柳之年,李长吉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情调,故而颇受稚柳推崇。而宋人诗词富有哲理,对生活理解得较为深入,像沈尹默这样阅历丰富的人,自然欢喜宋人诗。谢稚柳也时常学长吉体例作诗,然后送给沈尹默指教。沈先生看完之后欢喜之余,也告诫稚柳“不要专学李长吉,还要研究一些宋人的诗,吟咏一些自己深切的感受。”(见《沈尹默论书丛稿》序言,香港大公报,1981年4月。)从本图之上二人题诗的风格来看,是与此记载相符的。
山水画大师陆俨少曾说过:“像谢先生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确实,在近百年来,尽管名家辈出,各展擅长,但博洽精深如谢稚柳先生者,还真难以拈出。而观谢稚柳自身的画风,其山水取法李成,花鸟亦得益于“落墨法”。能够纵观天下名画,并为己所用,千百年来难找出第二人,有此机遇,有此才情,陆俨少先生的赞誉之辞实在是不为过。
谢稚柳早年以陈老莲筑基,直逼其神理,古穆浓丽,典雅蕴藉,三十岁之后上溯两宋高华,西出敦煌,远追五代三唐的宏奥,旁及元人的水墨放逸。张大千曾多次对大风堂弟子坦言,自己在花鸟画方面的造诣不如谢稚柳。此幅《樱桃山雀》画面以骨法勾勒树枝,皴染分明是宋徽宗的家数,几组樱桃树叶掩映其间,摇曳生姿,设色秀丽淡雅,丝丝不苟的神貌,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的拙朴。两只娇俏的山雀立于枝头,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沉稳的勾勒,纤巧秀雅的仪态不仅贴近古人的灵魂更加贴近自然。画中题款书法已经逐渐脱开陈老莲的瘦硬古拙,变得丰腴端庄起来。追求新理异态,有观察体物的精到,也有求雄、求峻、求奇的特点,是谢稚柳先生花鸟画一大特色,而此幅作品则既发扬了宋人的形神兼备与格法森严,又融入了元人的清雅含蕴宁静温馨的诗情,笔法细腻,色彩轻灵,又别是一番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