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蔬香图
齐白石晚年多作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流露出儿时的情感,一朵花、一棵草,甚至常见的一堆蔬菜,都能够唤起这位画家一段难忘的生活或者一片充满感情的回忆。此件作品为画家九十岁所作,作品中绘白菜、洋芋、萝卜和蘑菇,画面中白菜淡墨勾勒外形,叶子用墨晕染,洋芋则略施赭黄,墨线勾勒外形;画面前方的萝卜用西洋红抹出,茎部则淡绿色,清新可爱;左侧的蘑菇散落于篮筐内和地面上。 大写意花鸟画多是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主观感受和客观形体,以笔墨的粗细、疏密、干湿、浓淡来表现一种美感。这件作品,齐白石笔墨精简,通过极为简练的笔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物象的神韵,这离不开对生活和所描绘物象的深刻观察。仔细观察可以看出,齐白石的花鸟画中用笔极有分寸,用墨也很讲究,要用几次浓墨,用几次淡墨,调多少水分,都一一成竹在胸。落笔时运笔的轻重疾徐,时提时顿,极其精确。 徐悲鸿曾经评论齐白石的绘画:"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无前,无所顾忌。"中国花鸟画的设色,最早可追到五代的黄筌父子。而海派的任伯年、吴昌硕等人将花鸟画设色的表现性得到极大的拓展,尤其是借用民间美术因素,大胆将西洋红和传统文人花鸟作了有机结合。到了齐白石,他又将这一点进一步地发挥运用,在这幅画中,画家保留了以墨为主的特色,并以此树立所绘形象的骨干,使用强烈艳丽的西洋红,发挥色彩斑斓之美。齐白石是民间艺人出身,早年的劳动生活培养了他健康朴素的审美观念,鲜艳的红色与墨色形成强烈的色墨对比,色调热烈,既有自己可能较为奔放的感情,也能画出普通老百姓所喜欢的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在作品左上角题款"此北方之蘑菇,多香。南方亦有松菌,松树山所生,味美,蘑菇不如也。"早年齐白石便为生计外出学木工、做肖像,先后有旅居西安、北京、上海、广西等地,飘忽不定,又加上世道动荡,他曾将自己所居之地命名"寄萍堂",取"乱世一漂萍"之意。到了晚年,齐白石回顾一生,定然甚为感慨,其题跋所讲南方家乡之松菌菇之掌故,令观者唏嘘不已。